怀念青春的记忆
文章来源:本站


纪念南京地质学校建校七十周年征文:

   

       那是一段我生命里程中不能忘却的记忆,无论过了多少年仍时时念叨的经历,那种将同学融入为亲人的感觉一直都在,南京地校四个字已深深刻入我的生命之旅。

       三十多年过去了,但只要想起一切依稀仿佛就是在昨天。

       记得那时的我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和我同桌时间最长的是来自新疆的曾霞红同学,在最后的一学期我们俩曾一起同吃同住了半年,还有曾同住一室来自宁夏的蒋凤萍同学,当时我们年龄相当,但感觉她比我懂事多了,她总是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关心我,还有新疆的老裴和老郑、江苏的老夏、湖南的小龙女等等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寝室,称呼中的“老”和“小”都是昵称,这期间的一些点点滴滴我都一直记着,长存的友谊一直温暖着我。那时的我们曾一同追剧,记得刚进校时,正在播放巴西的电视剧《女奴》,每周末都会早早的去大礼堂抢座位,只为能有个好位置看电视剧。我们经常会在晚上熄灯后躺床上开卧谈会,曾牵挂过伊佐拉的命运,声讨过可恶的莱昂西奥,有时也会聊聊各自心中的男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郑当时是费翔的铁杆粉丝,床头贴满了费翔的画像,一谈到费翔就眉飞色舞的那个喜欢不言而喻,丝毫不掩饰,她应该算是第一代粉丝了。还有那留在了学校没有结果但却刻骨铭心的初恋,值得我一生回味。现在我的身边已有了一路风雨相伴,可以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爱人和懂事的儿子。   记得毕业时在校门口我们送新疆的同学离校时,曾霞红泪眼婆娑的,当时的我很天真,心想这有什么,有啥好哭的,到时想见面还不容易吗,参加工作了有工资了,买张车票不就去了。的确是天真了,没想到八十年代的交通远不比现在,加上工作、家庭等各种羁绊,直到2004年我们毕业16年后我们班才在南京组织第一次成规模的聚会,才见到了那些我心心念念的同学。那是的我们正值中年,很多同学已是单位的骨干,工作上颇有成就,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觉得很是自豪,因为我们青春无悔。

       在学校记忆深刻的是每天早上体育委员唐文要在操场进行晨跑点名,那时的我总也睡不醒,睡我下铺的郑荣每天早上都会叫我,但总也叫不醒我,我就让她拿衣架打醒我,她说都快打得下不去手了,我却还没完全清醒,真是应验那句三十年前睡不醒,好不容易起床了,紧赶慢赶的往操场边的集合地跑,一去我的“4号”常常被体育委员点过了,当时总想我的学号要是能往后挪点多好,我特羡慕姓氏笔画多学号靠后的同学(注:学号当时按姓氏笔画)。

       在学校我觉得我最对不起的老师就是一年级教我们高等数学的曹教授,几乎每天上午都有两节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尽心授课,而我却总是趴在课桌上打瞌睡,以致作业不会做,晚自习总要找坐我们后排的二李同学(李红忠、李中华),麻烦二李给我答疑解惑,他们也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这是我至今一直特别后悔的事,感觉当年的自己真是少不更事,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珍惜每个老师的每一堂课。

       现在同学们平时也会因为出差而小聚,每每相谈甚欢过后也会去K歌,最爱的一定是那首《地质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南京标记永远留在我的生活中,我的身份证号永远是“320102……”,

       我是一个永远都不懂得掩饰,永远随性的人。虽然现在的我皱纹已爬上脸庞,腰身已不再婀娜,即将步入退休大军,但我觉得自己的心始终十八,永远年轻,心灵永不会老去,因为革命人永远年轻。

       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上我们的子女渐已成年,我们的聚会已变得越来越轻松、方便。我们也都进入半百之年,到了时常回忆的年龄,相信以后我们的相聚会越来越多,我时刻准备着和同学们的再次相聚,一起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8年8月18日航测8422班毕业三十年武汉大聚会即将开启,我像个小孩子一样满心期盼着。

       长期对着刻板的图纸和电脑很少提笔抒意了,应我们班30年聚会的要求我笔随心走,有感而发了。

  

       写在南京地质学校航测8422班同学毕业三十年聚会时。

 

              作者:王发艳  航测8422班校友  成文于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