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4号——我国地质测绘人才的“黄埔军校”
文章来源:本站


那年

往事



南京大石桥,东起四牌楼,西至丹凤街,盖因清朝光绪年间进香河上所建的石桥,巷因桥而得名。位于大石桥4号的原南京地质学校,声名卓著,曾经被誉为我国地质测绘人才的“黄埔军校”。





何长工同志亲临视察


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同志对南京地质学校关怀备至,提供当时最好的学习环境,配备一流师资力量和各项教学设施。1965年地质部拨专款为学校建造了一座游泳池,同时惠及大石桥周边的父老乡亲。


1966年初春,何部长风尘仆仆亲临南京地校视察,了解教学情况,接见全体教职员工,在可容纳2000多人的学校大礼堂作了一次不平凡的演讲,主旨是动员地质系统广大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当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尖兵。号称党内“铁嘴”的何长工,妙语如珠的精彩演讲,其间座无虚席、掌声和笑语连连的景况,令人至今难忘。





共和国部长由此走出

南京地校成长过程,可说是我国政治、经济状况的“晴雨计”。解放初期至大跃进年代,国家急需人才,学校迅速扩充,周边及远至高楼门等地都分布着教员和学生宿舍。3年“困难”时期,学校急剧收缩,文革期间受到重创,改革开放才迎来“第二个春天”。2000年4月,为适应国家教育发展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并入东南大学。50年来,学校总共为国家输送2万多名技术、管理人才,其中不少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还有些成为专家、学者,乃至两院院士。1957年地质专业毕业的宋瑞祥,继承李四光、何长工等先辈的宏愿,接掌国家地质矿产部的帅印。




他们为珠峰量身高

当年,南京地校毕业生个个都是“香饽饽”,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有吃苦耐劳精神,动手能力极强,深得用人单位好评。1956年4月毕业的郁期青,进入国家第一大地测量队工作,参加过襄渝铁路修建、珠峰测量,先后荣获“先进生产者”、“劳动红旗手”、“通令嘉奖”、“三等功”等诸多表彰。1975年4月,36岁的郁期青主动请缨,带领一个8人小组,向新中国首次珠峰高程测绘发起冲击。他们顶风冒雪,勇闯生命禁区,经过整整2天的意志和体力考验,终于成功登顶,把我国大地测量的重力点测到了海拔7050米的新高度,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在参与首次珠峰高程测绘的8人中, 5人来自江苏,其中4人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新桃旧符。如今大石桥4号又变回一处幽静小院,它的纷繁曲折的发展史,唯有那些始终沉默不语、长年陪伴并且带给大家福荫的那一株株枝叶繁茂的梧桐树可以作证。


原载:南京档案(微信公众号)

图文:谷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