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校一一我心中永远的眷恋(崔长征老师珍藏集)

时间:2018-05-15浏览:12422

1950年10月成立的南京地质学校,是一所享誉中国地质、测绘系统半个世纪的中专校。2000年4月,并入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

办学50年中,学校先后开设过矿勘、找矿、钻探、物探、化探、石油、石油钻井;大地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制图、地籍测量、地理信息;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工民建;营销、财会、文秘等二十余个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二万五千多名中专、高职人才。他们在中外的经济建设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谱写了一页页平凡而伟大的篇章。

我作为一个1976年石油钻井专业毕业留校工作的校友,现将手头收集和拍摄的原学校校园历史和现状的图片,编辑制作成册,与校友们分享那份对母挍的眷恋之情。

1910年,从进香河看北极阁。以前的进香河是一条供人们乘船去鸡鸣寺上香的河道。

50年代,将原来的明河改为了暗河,成就了今天的进香河路。

校围墙外的进香河路旁,原来的水杉树已经长大成林,笔直挺拔。


大石桥4号,原南京地质学校大门。


大石桥4号大门已在原地改建,现在的大石桥4号与大石桥2号院合为一处,共用一个大门。

大石桥4号院里的原学校总务科楼,1984年拆除后,建起了教工宿舍楼。



1954年竣工的制图楼,1988年与图书馆、游泳池一起拆除,建八层综合楼。

大石桥4号院内的小礼堂边上的篮球场,经常举办各类比赛。

小礼堂里,学生们正在举行有关竞赛。

大石桥4号院里的医务室楼(31号楼),楼后的篮球场,正在举行教职工广播体操比赛。

1992年,医务室楼拆除后,在原地盖了一幢当时南京唯一的,六层复式结构教工宿舍楼。楼下的篮球场,一堵围墙与宿舍区相隔,如今变成了教学区的停车场。


进香河35号院内食堂后面,1979年新建的四层女生宿舍楼,后为男生宿舍楼,现为东大学府二舎学生公寓。


大石桥4号院内的45号楼、42号楼、小礼堂,原为国民党农林部所用。


1984年,大石桥4号院里先后盖起了107幢、108幢教职工宿舍楼。

1986年,学校在大石桥4号院内,新建了学校幼儿园楼。

2000年4月学校合并后,幼儿园楼成为办公用房。为了便于工作,在该楼的二楼北侧,架设了一座跨墙小天桥,与进香河路35号教学区连接。


现在的大石桥2号、4号合为一院,成为与教学区分离的教职工宿舍区。

大石桥17号院,右侧为1998年拆除原老学生宿舍后,新建的教职工宿舍,

大石桥17号院内,图片中:左侧为1975年所建的学生宿舍楼,右侧为1979年新建的学生宿舍楼,两楼之间的远处建筑,为原老虎桥监狱迁移拆除后,新建的部队营房。

2014年以前,临大石桥街的男生宿舍楼一楼东头两间,曾作为门面房对外出租。

2014年,东南大学对原男生宿舍楼进行了整体翻修改造,现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用房。(图为从进香河路往大石桥街方向拍摄)

大石桥17号内,1979年所建的学生宿舍楼,经维修改造成学校招待所,在进香河路上开了个大门,现为东南大学格林宾馆。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楼下的大石桥街路牌。

图片为站在大石桥4号门前,往东拍摄的大石桥街,马路对面是大石桥17号,图中远处的高楼,为老虎桥监狱原址上新建的部队营房。

1990年7月,综合楼落成后,在学校东面进香河路新开了一个大门,门牌号为:进香河路35号。

2000年并校后,大门上原南京地质学校字样,更换为东南大学。综合楼东侧外墙上,也新增了四个大字交通学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原南京地质学校的大操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原南京地质学校大操场,图为学校运动会开幕上的广播体操表演。

该图中左边的马路为北京东路,图片上方的运动场及周围,为东南大学校园。

1988年,我第一次乘坐安2型飞机,在南京城区上空拍摄。图为当时原南京地质学校全貌以及周边环境。(图左边向上延伸的绿色带是进香河路,下方的建筑为工艺美术大楼)  


2017年3月,我用无人小飞机,再一次航拍了原南京地质学校大操场及周边景观。三十年间巨大变迁,令人惊叹。图中左上角的建筑,左1为江苏电视台、中间为紫峰大厦、左3为南京电信大楼。(由于周围环境所限,无人机只能在200米上空拍摄)




原来的学校大操场,现在分为三块,图右(东)为东大幼儿园,中间为东大停车场,左边(西)为学生篮球场。图中的北极阁山和玄武湖清晰可见。

原南京地质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都会在大操场举行。

如今的大操场跑道上,时常飘荡着儿童们欢乐的笑声。

原地矿部南京地质学校制图专业1957年毕业生,在学校地质馆前合影。

1954年9月交付使用的地质馆,一直是学校地质专业各科室的办公楼。

综合楼八楼的地质陈列馆,陈列着许多校友们赠送给母校的珍贵矿物标本。1990年,学校购买了一副恐龙骨架化石,增加了馆藏种类。

2000年并校后的地质馆,现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馆。

原南京地质学校的行政楼和航测楼,依然相对而座。

学校的航测楼,曾是国民党测绘大队的图库,原为三层,上世纪七十年代,学校又加盖了一层。

原先的航测楼,现在是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楼。

原航测楼里的水泥实心楼梯,现改建成钢结构空架楼梯。

1953年11月建成的,原南京地质学校的东、西教学楼和大操场。

2003年,东教学楼改造成为东南大学幼儿园,并在进香河路上新开了大门。

东南大学幼儿园,现设有托班和小、中、大班。

西教学楼经内部装修,更换了门窗。现为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和智能科技馆用房。

外墙门头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当初留下的标语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因素第一。

重新装修过的,西教学楼内楼梯。

重新装修后的,西教学楼内走廊。



操场边的梧桐树,目睹了学校几十年的变故。1984年安装的绿色铁制围栏,现在依然守护在校园。

1953年11月建成的,原南京地质学校行政办公楼

1999年11月29日的南京地质学校校报,第273期报眉上登载着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我校改定为副地师级单位。

1999年12月29日的南京地质学校校报,第274期报眉上,套红印刷着庆祝2000年元旦。



2000年4月15日,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的新东南大学,今天正式挂牌。同时,隶属于国土资源部的南京地质学校也并入东南大学。图为东南大学大礼堂大会会场。

现在的行政楼,仍然保持着原貌。

原地校的行政楼,现为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楼。

1954年10月建成的,原南京地质学校大礼堂,同时兼作食堂。1973年11月,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入学时,每天吃饭的歺具,都存放在大礼堂内窗户下方的木柜里。

1979年12月,学校对大礼堂进行了装修改造,拆除了窗户下的木柜,将原来可搬移的长木条櫈,更换成固定的木制折椅。1984年12月,加盖了电影放映楼。

学校经常在大礼堂举行各类会议,每到周末,还在大礼堂放映电影。

2000年并校后,拆除了地校大礼堂,在原址上盖起了十六层研究生公寓一一群英楼。


1973年学员入校时,这里是学生食堂,实行包伙制,毎月12元钱标准,8个人一桌,午餐两大盒饭,两盆菜,每桌都有一人值班,负责分饭分菜。现在这里成了一个小仓库。



1979年12月,新建了南京地质学校学生食堂,现为东大香河歺厅。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校学生就坐在这样的食堂歺里就歺。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更换了食堂歺厅的歺桌歺櫈。

这样的饭票你使用过吗?

你还记得,在这个窗口,用饭菜票购买过饭菜吗?

现在的食堂歺厅,已经焕然一新。

通往二楼食堂歺厅的楼梯旁,还安装了自动扶手电梯。

你还记得母校的游泳池、图书馆吗?

原南京地质学校的游泳池,是我们夏天最爱上体育课的地方,不仅让许多学生学会了游泳,而且每年暑期对社会开放。

1988年,学校拆除了游泳池、图书馆、制图楼,开始新建一座八层的综合楼。



1990年建成的综合楼。并校后,对外楼面正面墙体进行了粉刷,现为东大交通学院等单位使用。

综合楼南侧的外墙面,至今还保持着初建成时的瓷砖贴面。

地质工作三件宝,罗盘、铁锤、放大镜。地质专业的同学,背着地质包,带着三件宝野外地质实习的情景,一定终身难忘。(图中的地质包,是李泰来老师生前使用的。)

测绘专业的同学,对这些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也一定是记忆犹新吧!

这两枚校徽的图片,是一位热心校友通过微信转发给我的。上面一枚校徽上的字体,为集毛泽东手写体。下面一枚校徽上的字体,为集著名书法家舒同手写体。十分感谢这位真诚的校友!

这两枚校徽,是我1976年留校工作后佩戴过的。至今,我还一直珍藏着。(白底红字校徽是在校学生佩戴,红底白字校徽为在校教职工佩戴)

1990年,为庆祝原南京地质学校校庆四十周年,创作的《南京地质学校校歌》由原地校测绘科钮绳武老师作词,原地校副校长徐邦梁教授谱曲。

衷心感谢,在收集资料,拍摄图片过程中,金洪钦、陈必联、尚晓春、方子岩和赵学章等老师给予的热情帮助。

(以上图片,除标注来源的,均为本人拍摄。有的图片因用广角镜拍摄,图像边缘会有变形。)

本相册的图文编辑,实属个人行为,如有不妥之处,恳请校友们指正。



编后:感谢崔长征老师用心珍藏和无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