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作坊 第四十七期: 探究胡塞尔现象学背后的奥秘
文章来源:本站


主  题:探究胡塞尔现象学背后的奥秘

主讲人:李飞翔,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外国哲学   博士生 
评论人:郭友兵,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外国哲学   博士生
               谭     舒,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伦 理 学   博士生
主持人:张学义,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哲学与科学系 讲  师

时  间: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18:30--21:00
地  点: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高级学术活动中心(文科楼A楼505)

内容摘要:
        胡塞尔现象学一向以难懂著称。胡塞尔构建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现象学哲学体系究竟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他笔下的“现象”应该如何理解才最为符合他的原意?作为从西方哲学传统里面生长出来的一种思想和思维方式,它可能蕴含着怎样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如果非常重要,那么它的步骤应该如何去操作,因为胡塞尔认为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哲学”,是可以操作的。胡塞尔的现象学究竟有没有自己的本体论?作为胡塞尔弟子的海德格尔是如何继承又反叛了他老师的现象学思想的?总之,围绕着胡塞尔现象学背后的谜团非常多,通过对胡塞尔思想的耙梳,试图还原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胡塞尔。这一切不为别的,就只因为“现象学是西方哲学的憧憬”。
* 欢迎有意作为主讲人或评论人参与下学期研究作坊的师生们报名。

主办: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 
协办:东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哲科系,社会学系
联系人:张学义 博士,何志宁 副教授 博士
邮    箱:
zxynj0928@126.com(张学义),
               025-52090954(办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