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哲学系杨大春教授精彩演讲“哲学与诗意之思”
文章来源:本站


 

 
庆祝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系列人文名家高层演讲
 
演讲人:杨大春(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   题:哲学与诗意之思
时   间:5月10日(周四)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杨大春教授在本讲座从宏观层面批判性地探讨20世纪法国哲学的文学艺术维度,具有深邃的思考与强烈的人文关怀。
 
杨大春教授简介
 
        杨大春,1965年生,四川蓬安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哲学。曾经在法国鲁昂大学(1997-1998)、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学院(2003)、英国牛津大学(2006-2007)和法国国家图书中心(2007)从事访问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计划。先后主持国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代表性著作有:《沉沦与拯救:克尔凯戈尔精神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文本的世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感性的诗学:梅洛-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人民出版社2005),《语言身体他者: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生活·读书·新智三联书店,2007)等。获教育部高等学术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演讲内容简介
        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形而上学的终结”或“哲学的终结”越来越成为思想文化舞台上的中心话题,这源于哲学的时代精神之变迁。在人类思维从思辨形态转向实证形态之后,出现的是科学的极度霸权与人文的悲壮抗争的不对称图景。哲学家与被柏拉图赶走了的诗人和艺术家联合起来,以一种诗意之思为人文保留火种、争取地盘。所谓“哲学的终结”只不过意味着哲学改变了其形态。20世纪法国哲学的主导形态是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后结构主义,这些流派都强烈地批判唯科学主义,以某种诗意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人文艺术的永恒魅力。
 
主办: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电话:52090217
地址:教六楼200  
学分说明:全体东南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需修满6个人文选修课学分。同时,需完成1个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必修学分(通过听8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提交1篇课程论文)方可毕业。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已经进入一卡通刷卡系统。请本科同学在进入人文讲座报告厅的时候,一定注意刷卡记次。刷卡记次结果将作为给予该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