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漫谈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主讲人:陈良斌 讲师博士 东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毕业于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政治系
评论人:范志军 副教授 博士 ,高广旭 讲师 博士
研究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人的尊严构成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一个人的尊严通常需要另一个人来承认,于是“承认”成为人类生活中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20世纪90年代已降,查尔斯•泰勒、阿克塞尔•霍耐特与南希•弗雷泽共同发起“承认政治”、“为承认而斗争”、“承认还是再分配”等议题,促使有关承认的探讨异军突起,占据了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潮头。值得注意的是,承认范畴的兴起并非理论时尚的 “走秀”,它其实与政治哲学拥有同样悠久的历史。正如福山所言,柏拉图使用了“精神”,马基雅维利用了“对荣耀的渴望”,霍布斯用了“骄傲或虚荣”,卢梭用了“自尊”,汉密尔顿用了“对名声的酷爱”,麦迪逊用了“野心”,而尼采用的是“红面野兽”,这些概念都表达了承认的意蕴。当然,承认范畴是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空前的形而上高度。因而,不难理解当前的承认探讨大多源自于黑格尔。
但是,本次讨论的主题却是马克思的承认理论。相对于马克思的其他学说而言,承认理论无疑长期处于一个被遮蔽的状态。其实,笔者要提出,承认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重要理论线索。承认范畴早在青年马克思的《穆勒笔记》那里就已经成为一个批判资本主义交往关系(拜物教)的有力武器,此后在《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手稿》、《资本论》和《瓦格纳笔记》等文本中得到了丰富和升华。近年来,国外理论界对于马克思的承认理论研究随着承认思想渊源的挖掘正逐步成为新的热点。
鉴于此,本次讨论的主题是在启蒙现代性的宏大叙事下,围绕解放政治的愿景,秉承“历史科学”的立场,着力探讨马克思承认理论的基本内容、生成理路与价值意义,并力图在历史构境中澄清马克思的承认理论长期被遮蔽的原因,以此来作为我们“解释世界”乃至“改变世界”的新视角和新武器。
时间:4月18日(星期三),18:30--21:00
地点: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高级学术活动中心(人文学院A栋五楼A505)
联系人:何志宁 副教授 博士
邮 箱:viktorhe2004@yahoo.com.cn
*欢迎有意作为主讲人或评论人参与下学期研究作坊的师生们报名。
主办: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
协办:东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哲科系,社会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