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记忆——毕业分配
文章来源:本站


 

                          郭守仁学长近影

 

  1956年4月,我从南京地质学校测绘专业毕业,正好19周岁,距今已经四十七年。

  测绘专业是个大专业,共有十个班约500名同学,到第三学年,细分为大地测量,航空测量和地形测量三个专业,我被调整到大地302班。为了适应野外工作天气条件,这一年没有放寒假,连续学习到四月上旬。所以,我们是在四月毕业的。

  四月十六日下午,我们近500名同学来到浦口火车站,整队乘上开往西安的火车。接连四节车厢是包下的,大家按班级按学习小组坐在一起,“走向生活” “勘探队员之歌”的歌声此起彼落,欢声笑语充满在车厢里,其场面之壮观,气氛之欢乐,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列车上的乘务员们,也来表演节目,为我们这群奔赴大西北的青年鼓舞打气。

  我虽然生活在南京,长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长途乘坐火车也是极少的,其兴奋程度难以言表,每停靠一个车站,我都要记下站名,贪婪的望着窗外的情景。因为是站站停的硬坐慢车,都是些从未听说过的四五等小站,我的兴趣慢慢的再也提不起来了,昏昏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上午,火车已经行驶在陇海线上,真正的向着西方向奔驰,我站在车窗前,暗暗的流泪,不知这一去何方是目的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南京,不知何日才能见到辛劳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妹们。我的情绪与昨日相比,跌入了底谷。看看其他同学们,嬉笑说闹的少了,沉思不语的多了,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第三天傍晚,经历了五十多个小时的长途奔驰。火车停靠在大西北的首府西安,在华灯初上的时分,我们按班级和小组乘上开往西安地质学校的大卡车,全体同学被安排住在大礼堂,女同学住在舞台上,男同学在宽广的水泥地上打地铺。在以后的三天里,我们等待着工作分配。

  考虑到同学们都很清苦,上级给每个同学预发了三十元工资,不少同学立即奔向邮局,往家中寄了一些。我没有寄钱,不是因为我没有想到,也不是因为家中不困难,而是怕这样做,会更加引起父母的不安。我离开南京的时候,母亲把积攒了很久的八元钱给了我,反复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

  工作分配方案终于下来了,大约五分之三的同学去柴达木,五分之二的同学去祁连山,实施分配时,是按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还是没有提到每个人的姓名。四月二十一日,我们又乘上火车西去,经兰州,西宁,前往柴达木盆地。报到单位是地质部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记得在学校毕业前夕的校刊上,有赵水南同学的一篇文章:《柴达木畅想曲》。它反映了我们广大同学的美好憧憬和强烈向往。现在真想再读到它。

  多么令人神往的柴达木啊!那就是我毕业分配的目的地。

  (作者:郭守仁,1956年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大地测量专业 ,被分配在原地质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后为国测大地八队)工作,担任二等三角网(锁)的观测任务 。1958年 调至安徽省地质局测绘大队,先后进行过三,四等三角网测量和各种大比例尺测图工作 。1964年 ,再调入安徽省电力设计院 ,担任电力工程测量及技术管理工作 ,直至199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