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期青学长与老伴蒋英娣在西安家中重温老照片
珠穆朗玛峰准确高度――8848.13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其间凝聚了中国人多少艰辛!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的江苏测绘工程师郁期青为这个数字曾出生入死、三上珠峰,成为测绘人员中登山次数最多的一位。6月3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的“爱国奉献报告会”上,人们给了这位英雄特别的热烈的喝彩。
长期以来,天下最高峰的高度一直众说纷纭,我国的地图上对它的标高也沿用着印度人测定的8882米,精确测定它的高度因此具重大国际影响和科学价值。1966年初,郁期青等人接受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去珠峰等于是玩命。郁期青却说:“既然组织上看中了我,再苦再险,哪怕撂下这百十斤,也值得。”临行前,他把自己仅有的财产――一只箱子和一卷行李存到了同事家里,嘱托万一出了事,请转交远在老家无锡农村的爱人。
3月份,他们测绘组来到珠峰下海拔5000米的大本营绒布寺。缺氧、劳累、高山反应,搅得他们睡不着、吃不下。青藏高原的晚上特别冷,白天强烈的紫外线又照得他们嘴上起泡,身上脱皮。为了抢时间,担任技术负责人的郁期青带领测绘队员,背起30多公斤重的背包,趁着月色突击上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这一次,他感到登山难于蜀道了。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猛喘几口气,还得时刻提防雪崩、冰裂缝、强高山风和滚石袭击。爬了十多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全身却湿透了,山风一吹,冷得钻心。但登上山顶还只是工作的开始,他们又忙着建起测量钢标,架上仪器立即观察。这一年,测区内最就的3个6500米以上的三角点中,他参加了两个,因此还获得了登山运动员证书。
两年后,郁期青二上珠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1975年,中国登山队将在珠峰峰顶设立测量觇标,为精确测定珠峰高度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时,郁期青已36岁了,早过了高山作业的最佳年龄。但他想,珠峰测高,这是最后一个保垒,此时不博更待何时?他再三请缨,终于获得了批准。
郁期青等人从5400米的营地爬到6800米的营地,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第三天拂晓,他们要去征服7050米处的珠峰第一险北坳。抬头望去,一垛500米高的皑皑白雪墙陡然竖地前面,最大坡度有70度。他们沿S形路斜切上去,一步步移,一寸寸挪,经过7个小时意志和体力的考验,终于顺利登上了北坳,完成了测绘任务。
1975年7月23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珠峰准确高度为8848.13米,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立即承认了这一最新数据。(新华日报1991.6.5)
中广网北京2009年8月5日消息(记者杨晓凡)有这样一面英雄的旗帜,饱含沧桑,虽历经风雨,却始终鲜艳飘扬;有这样一支具有钢铁意志的队伍,久经磨砺,默默奉献五十余载,却依然斗志昂扬。在祖国的戈壁深处、茫茫的青藏高原、一望无际的内蒙荒漠,在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环境中,他们战天斗地,始终高举艰苦奋斗的旗帜,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各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基础性数据支撑、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他们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祖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开发,每一项都离不开大地测量这个先行者。这支国字号的队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怀着激情与梦想,为祖国的测绘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他们24次进驻内蒙荒原,2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7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总计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从1954年至1989年,已经有四十六位一大队职工牺牲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而这只英雄团队的队员迎着朝阳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来都无怨无悔。国测一大队建队五十六年来,始终把“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十六字信条当成每一位队员的座右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一大队队员战斗在祖国测绘事业的第一线。
测绘队员们在野外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简陋的帐篷里,在西藏高原所有的测绘点里,这样的环境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郁期青,国测一大队的首批建设者,将自己的青春和梦想紧紧地与测绘这两个字凝结在一起,说起一大队这只光荣的队伍,老人如数家珍,17岁从南京地质学校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便是远离家乡三千多公里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开始了“早穿皮袄午穿纱,牵着骆驼常搬家”的帐篷生活。从此和大西北、大西南的大山荒漠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中,曾四次进西藏,五次去青海,七次到新疆,八次到甘肃。每一次的外业任务,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他亲身经历了火焰山50多度烈日高温的蒸烤,也体验了西藏特高山区零下40多度严寒的滋味。当我们见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时,他一见面就对我们说,我要把一大队写成一支歌,把我们测绘人的精神写成一支歌,让后辈们能够传唱我们测绘人的精神。
1966年郁期青和队友光荣的参加了珠峰测量任务,在进藏前,他把仅有的财产——一个箱子和一卷行李存放到朋友家里,并对朋友说:“万一我出事了,把这些转交我爱人”。随后便投入到紧张的珠峰测量工作当中。测绘队员与登山队员不同,攀登珠峰搞测量,他们不仅要带上生活装备,还背负着沉重的测量仪器。用郁老的话说:登上山顶只是工作的开始。为了每一个精准的数据,他们要徒步来回走上好几次,用简单的的笔、纸、算盘来记录和演算。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在生命禁区中连续奋战,为之后几次的珠峰精确测量提供宝贵的原始数据。1966年、1968年、1975年郁期青和队友们先后共三次入藏,克服高寒缺氧、雪崩、恶劣天气等各种困难。进行了大量实地勘测,最终精确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而为了这一令国人骄傲的数字,郁期青在山上发烧41度,患了严重的肺水肿和胸膜炎,昏迷不醒,在医院抢救了20多天才脱离危险。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后得知他们已圆满的完成珠峰测量任务时,郁期青激动得热泪盈眶。
而常年的外业工作却让郁期青和自己的孩子生疏了很多,一次回家探亲,三岁的儿子陌生地望着郁期青,在妈妈的催促下,孩子才怯生生的朝郁期青喊了一声“舅舅”。
建国之初,测绘仪器来之不易,每件设备都是宝贝,一大队的测绘队员们对设备都倍加珍惜,1960年4月底,国测一大队技术员吴昭璞带领测量小组来到一望无际的新疆戈壁进行水准测量。45度的持续高温使地上的沙石热得烫脚。一天早晨,水桶中赖以为生的清水漏了。这里离最近的水源地有200公里。戈壁沙漠中,断水就意味死亡。吴昭璞马上命令队伍撤离,而自己留下看守仪器资料。吴昭璞对队员们说,这么多的仪器资料也带不出去,你们轻装走出大戈壁,我等你们回来,咱们一起把这点作业量完成。队员们无奈地走出大漠。三天后,当他们返回找到吴昭璞时,31岁的吴昭璞却再也醒不来了,他口含黄沙,十指深深插进沙土。一米七的身高干缩不到四尺,静静地躺在戈壁滩头。队员们清理遗物时发现,帐篷里所有牙膏都被吃光了!描图用的墨水被喝干了!但资料却整理得整整齐齐,他沾满汗渍的衣服,严严实实盖在测绘仪器上。
如果说老一辈的测绘人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新一代一大队成员就是就是这种精神的传播者,大地测量任务覆盖全国,一般情况下出去一转就是几个月,半年之久。常年的外业工作,使许多成家了的一大队队员的妻子都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一切事务都只能由贤惠的妻子承担,照顾老人,带孩子,操持家务,这些顽强的女人们都任劳任怨,她们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丈夫能在家里多待几天,但仅仅是这样,都是一种奢望,常常是一个任务刚刚完成回来休整,没过几天下一项任务就接踵而至。当丈夫接到任务准备出发时,妻子只能把更多的期盼埋在心底。所以一大队的队员之间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每次结束任务回家,不管有多累,都要拼命的干家务,不管妻子的抱怨有多少,都默默地听着,他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对妻子的愧疚,对家庭的愧疚。当他们接到任务出发时,往往对妻子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在家时多干一些,我不在了,你就替我多干一些吧。
何志堂——国测一大队年青的技术人员,初到一大队,满怀激情,面对未来的艰苦工作,他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但是严酷的现实和工作环境使这个年轻人也打起了退堂鼓,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是一大队的领导和同事及时耐心的开导和温暖的关怀使他坚定了信心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大队把最富有挑战性和最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来负责,何志堂深深的感受到了大队的信任和期盼,不负众望,经过磨练,他很快成为队里的技术骨干。
2004年,何志堂受大队委派和武汉大学联合实施南极绝对重力测量。随中国南极第21次科学考察队远赴南极长城站。在南极测量期间,他们常常凌晨四点出发,踏着没膝的积雪,跋涉五六个小时找测量点。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何志堂和队友不辱使命经过4个月的努力,在长城站完成了绝对重力测量,首次建立了我国南极重力基准。
现任一大队大队长岳建利,初到国测一大队上任时,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刚到队上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大队的队史细细的读了几遍,每次都是饱含着热泪读下去,国测一大队老一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他。该怎样传承这种精神,更好的发扬光大;怎样带领这样的光荣团队更好的为祖国作贡献,岳建利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他认为要给一大队在传统精神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内涵,同时还需要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前进,培养和造就一支一流的人才队伍。为了不辱使命,岳建利和队里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上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无论是刚入队的新队员还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入队教育、出收测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辅导会、报告会、演讲会,始终坚持进行,使大队的每位职工都有着极强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这也是一大队的测绘职工长期的外业工作面临许多的困难和艰险所必须具备和拥有的。在职工生活方面,岳建利和队里的领导也是随时关注每位队员的情况,队员家里有困难,大队总是想办法解决,尽量让队员们能够安心的在外工作。
在严谨的工作中,岳建利总是一丝不苟,因为测绘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疏忽就意味着许多来之不易的数据作废,也许就要付出成倍的工作量。而平时,他总和队员们以兄弟相称,他努力让自己的兄弟在一大队快乐的生活;他想着就是让自己的兄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工作。
这样的故事,在国测一大队有很多很多。我们发现任何一名一大队的队员身上都体现着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向上的精神,就像是西藏高原上的格桑花,默默无闻,甘愿奉献,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无限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他们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只是身体力行的榜样。
几十年风雨艰辛,他们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用血和汗水描绘着神州大地的壮美蓝图,他们圆满的完成了国家各项重大的测绘任务,获得十余项测绘工程奖,在测绘行业赢得良好的口碑,1991年国务院通令嘉奖,授予一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在新时期的光辉下国测一大队的旗帜将更加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