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庆,工测08班毕业十周年聚会在陈老师、王老师的关心下如期举行。18位同学携家眷从各地赶到南京参加了此次活动,在为期三天的聚会中,大家共叙师生情、同窗谊,参观了母校、进行了座谈、游览了南京新景,。
10月3日下午,毕业十周年座谈会在位于进香河路上的世纪缘大酒店召开。原地校副校长金洪钦老师、原测绘科科长王仁礼与任课老师王文中、叶素秋、范国雄、李玉宝、方信荣及班主任陈贤杰、王荷英等8位老师参加了座谈会。最先到会场的是王仁礼老师,他拿出一个小笔记本,上面记着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姓名,并且还认出了不少同学,让大家惊讶不已。金洪钦老师首先代表母校欢迎同学们回来看看,介绍了母校自2000年以来被并入东南大学后的变化,并向大家表达了殷切的希望与良好的祝愿。班主任陈老师
追忆起14年前我们入学时的情景与四年共同的学习、生活,还介绍了这十年来南京的变化。在陈老师讲完话后,王荷英老师提议所有同学全体起立向老师们三鞠躬,以谢师恩。王文中老师生动讲述了这十年中他在南京二桥、三桥建设中以过硬的技术高质量完成任务,赢得同行赞许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好好钻研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范国雄、李玉宝、叶素秋与方信荣老师也表达了他们对大家的殷殷希望。
老师们发言完后,同学们依次介绍自己的情况。十年不见,大多同学都成家了,这次很多同学都携家眷前来参加聚会。李海飞、王志刚、郑靠现、袁春东、顾卫锋、周金龙带了太太及孩子,陈凯、黄喜强、高国良、赵忠文带着太太,牛秀红带着女儿,成家的同学中只有胡磊、芦东保及在南京的侯宜军是一个人来的,没成家的同学中王文德带了女友,王建平与我是只身前来。赵忠文、杨莹夫妇俩在座谈会进行到过半时才到,当他们俩出现在会场时,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最为真挚的欢迎。他们原本订好了10月2日的机票,却因为工作忙改成了10月3日中午的班机,一下飞机就直接过来了。
很多同学都开玩笑说结婚成家是十年来最大的收获,其实在这之外,大家在事业上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据初步估计,一半左右的同学仍在从事本专业工作,经过十年的努力,他们目前都是技术骨干,一些同学还走上了领导岗位,顾卫锋、赵忠文、郑靠现都是测量队长,袁春东已是南通测绘院的副院长了。侯宜军毕业后一直从事城市管线测量,是名符其实的管线测量专家了。李海飞自己成立了湖南威远测绘公司,正在跨越几省的测绘市场上大展宏图。其他同学一分为二,一半从事着与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工作,另一半则完全改了行,陈凯毕业后保送至河北地质学院学习财会,现在海南中国电信从事财务工作,王文德通过自学,读完法律本科,在江苏泰和律师事务所做律师,我也没务正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做着一些与戏剧相关的事情。
座谈会前,大家一起回到了学校。我们住的酒店离学校不远,透过笔直的水衫树,远远就看到了学校门口欢迎同学回母校的横幅。校门依旧,只是原来刻着校名的大理石墙上现在是“东南大学”四个大字。学校于2000年并入东南大学,八层的综合教学楼山墙上挂着交通学院的牌子,学院下设测绘系,大多数我们原来的专业老师目前都在测绘系任教。原来大礼堂位置盖上了高层公寓,操场边的两幢教学楼变成了东南大学的幼儿园,操场也改做停车场了,不见往日的生龙活虎,多了一份大学校园的宁静,曾经熟悉的一切这会有了陌生感与距离感。
今年10月13日是陈老师70大寿。于是,当天我们早早地便去订了一个大蛋糕,在晚上聚餐时提前给陈老师庆祝生日。今年是我们毕业十周年,很多同学都三十岁了,陈老师提议与今年三十岁的同学一起过一个特别的生日,共同分享大家的祝福。在大家唱完生日歌后,陈老师许愿、吹生日蜡烛,并与王老师携手在蛋糕上切了第一刀。之后,王建平、侯宜军等今年过三十岁的同学依次切开蛋糕。
第二天,安排是南京新景一日游。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凉意袭人,深秋的南京气温说变就变,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大家早早地就起来了。上车不久,到了第一个景点,位于狮子山上的阅江楼。其实几百年来,并没有真正的阅江楼,只存有两篇《阅江楼记》,一篇是朱元璋写的,一篇是大学士宋濂写的。2001年,阅江楼才建成,结束了“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的历史。阅江楼有七层,高五十二米,形制、规格倒是皇家气派十足,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一道并称四大名楼。登楼远眺,长江滚滚东流去,导游说天气好时,长江大桥、二桥及整个南京城都可收入眼底。阅江楼的工作人员说当年郑和庞大的船队就是从南京下关龙江出水,浩浩荡荡地从这里驶向太仓刘家港起锚地。
从阅江楼出来,经过长江大桥,到达八卦洲,放眼望去,满眼绿色,低矮的楼房错落有致地嵌于其中,一片自然和谐的景象,还以为到了别地。车行过十几分钟后,远远地就可望见长江二桥矗立在天际,比长江大桥要雄伟得多。据说三桥也在建设中了,昔日的天堑,如今是处处通途,十年变化,是当刮目相看。
下午,重游总统府。第一次参观总统府是在十四年前,妈妈送我来南京上学时。当时门口还挂着江苏省政协的牌子,正对大门在长江路的南侧是一道弧形的照壁,有好几米高,与总统府遥相呼应。如今,长江路上的照壁没有了,新建了一个广场。广场的西侧,新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风格前卫。在毗邻总统府的太平南路上,现在是有名的酒吧街,每到晚上总是热闹非凡。总统府就象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安详地注视着这一切变化。进了总统府,象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里面与十几年前一样保留着原来的陈设,蒋介石办公桌上还放着那本停留在4月23日这一天的日历。变与不变,只在咫尺间。
参观了总统府,我们到了南京奥体中心,这次十运会的主会场,位于南京河西地区。河西的概念也是出现在这几年,以前是很荒僻的郊区,如今是一个现代化的生活区了,楼盘林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乘地铁从这里可以方便地到达市中心及火车站。因为十运会12日就召开了,我们没办法进入场馆参观,只在雨中匆匆与它合了个影,便赶紧上了车。
晚上,我们一行三十几人在魁光阁品尝了秦淮小吃,虽然不是在名气更响的晚晴楼或是状元楼,但这种待遇是我们在校时不曾享受的。品完小吃,天已晚了,雨仍很大,但秦淮河畔依旧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在光与雨的交错中,秦淮夜景变得朦胧了,想起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的秦淮河的灯火,那是何等的富有诗意的一幅幅画面啊!
相聚过后是分别,10月5日一早,陈、王两位老师来到宾馆,与大家一一道别。虽然不象十年前那样生离死别,但下一次再见,谁能说是多少年后呢?我把这几天拍的一些照片导入陈老师的电脑里留存,这些照片将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有如大家当年入学时拍得不够艺术的大头照,记载着我们过去的样子。
这次聚会,高兴的是见到了很多不曾有机会见面的老师与同学,看到同窗们成家、立业,意气风发地工作、生活;遗憾也有点,毕竟一些同学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没能来参加。希望后会有期,再过五年或十年,他们都能来参加毕业十五或二十周年的聚会!
丁盛 记于 2005.10
峥嵘岁月
工测08班共有41名同学,于1991年9月进入南京地质学校学习,1995年毕业,2005年正是他们毕业10周年。为了便于加强同学们之间的联系,特创立本网页。希望同学们利用这个互联网的平台,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相互关心,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看到下面这张毕业照,就会回忆起那在校时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