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献给祖国
文章来源:本站


  我1957年由学校矿勘专业313班毕业,分配来江西后,一直在江西省中西部地区从事煤田、铁矿、非金属矿产的普查、勘探工作。武功山脉、赣江两岸、井冈山区几乎被我跑遍。先后参加30多个矿区的地质工作,为江西革命老区的建设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前任地质科长、高级工程师。回想起来,感触甚深。即使在艰苦的岁月里,我们也一直深深地热爱着所从事的地质事业,虽然经历了许多苦和累,但始终无怨无悔。因为在母校学习时所受的“把青春献给祖国”的理想教育,一直激励着我们。回想大半生的经历,没有辜负母校的辛勤培育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心中是坦然的。

  为此,特写了两首小诗,以抒情怀

其一
往事如烟忆征程,
今生无悔山野行。
武功峰巅沐雨露,
赣江岸畔披月星。
晨饮安源“萍泉曲”①,
夜听井冈松涛声。
如若再事矿勘业,
花甲虽过犹年青。
注:①萍乡安源所产之江西名酒。

其二
丁酉毕业别金陵,
纵横赣中四十春。
山野跋涉经苦乐,
人生蹉跎历浮沉。
学友谊深情难忘,
恩师教诲永记心。
今喜师友多成就,
更赞母校涌精英。


(本文为江振瀛学长为校庆五十年所作) 

 

 附:江振瀛学长的回忆录:

《在巴西利亚看到五星红旗的那一刻》

  一九九一年,原地质矿产部为了与有关国家的地矿部门开展学术交流,吸取国外的找矿经验,学习他们的找矿方法和理论,先后组织了多个考察组,分别出国考察。我有幸成为赴巴西的四人(含翻译)考察组的一员。

   到达巴西是十月底,按照两国有关部门事先商定的考察计划,我们先在巴西北方的巴拉州考察了几处铁矿、金矿区,而后再来到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西大使馆根据原地矿部国际司报送去的考察人员名单和日程安排,派了科技参赞、二秘和司机三人到机场来接考察组。在去下榻旅馆的途中,江西南昌人熊德华司机指着前方左侧不远处告诉我们说:“那边旗杆顶上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是中国大使馆所在地。”顺着他指点的方向一眼望去,万里无云的蓝天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此时此刻我突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奋,心潮难以平静,随着眼睛里点点的泪光,欣喜的泪水逐渐成串珠状流下。是啊,离开亲爱的祖国虽然只有一个多星期,但在远隔万水千山的南半球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终于看到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而庄严的国旗,怎能不万分激动!这一表情被方明达参赞看见,他说:几乎所有爱国的中国人来到国外,在陌生的地方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或者遇见来自祖国的同胞时,都难免心情激动,有人甚至热泪盈眶,这是正常现象。我为了不失态,在汽车驶过大使馆后,控制住内心的感情,仔细听着大使馆的同志介绍巴西以及巴西利亚城市的历史和现状,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交往情况,同时欣赏着车窗外南半球的初夏景色和风光。

    当晚,方参赞和熊司机来接我们去大使馆参观,汽车一驶进大使馆的大门,方参赞便说:“你们进入大使馆,就等于踏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听了他的话,心头又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投入到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特别感到亲切和振奋。在离开大使馆后,心中总有依依不舍的感觉。后来在里约热内卢的中国领事馆前再一次见到五星红旗,心内仍然无比激动。

    回到北京时已是严冬,在撰写考察汇报材料期间,我选择了一个星期一的凌晨,在东方欲晓之前,从原地矿部招待所步行到雄伟的天安门广场,毕恭毕敬地目睹了令人向往的升国旗仪式,真正体会到五星红旗在心灵深处所占的份量,激动而喜悦的泪水再一次沾湿了两腮。

     如今,六十年前在天安门广场第一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人毛泽东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已高高飘扬在全球的无数地方,连地球的南北两极,以及珠穆朗玛峰颠也有鲜红的五星红旗在迎着旭日,送走夕阳,这一切标志着已诞生了六十周年的伟大而昌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极其重要的地位,显示了中国巨人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本文原载江西省地勘局网站 2009-6-17)

 

《难以忘怀的野外奇遇》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年在山野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员,可能都会有在深山野岭中时常遇见过不少野生动物的经历。像野兔、山鸡、麂子、黄鼠狼、穿山甲,以及各种各样的蛇等等,能经常见到,就连野狼、野猪、黄斑、獾群,我也多次碰到过。其中,有两次在野外的奇遇,至今难以忘记。

 

                           野 猪 群

  1957年9月,我刚从学校毕业分配来江西丰城427队高安分队徐府岭煤矿区工作时,对野外的很多事物都感到特别新鲜,与工作有关的事,都想去看一看,学一学。一次,山地工程管理组要去离分队部所在地上堡陈家好几公里的探槽中去放炮,我本着好奇心想跟着去学一学在槽探中如何搞爆破。当时徐府岭矿区一带还比较荒凉,一片丘陵之中村庄不多,人烟稀少,山上除一些灌木丛、冬茅草以外,树木也只有小松树。前几次同测量组上山测量地质剖面时就曾经看到过野狼,因为在大白天,加上我们一起有七、八个人,没有发生危险。因此,我一提出一道上山,山地组的同志也很欢迎我一块儿去,多一个伙伴总要多一份安全感。

   在野外施工时,由于是坚硬的石英细砂岩,炮眼比较难打。原计划下午四、五点钟可以放完的一排炮,直到天快黑才放完。

   在回分队部的路上,走在最前面的山地管理员李承祖同志,走着走着突然停了下来,伸开双手拦着我们,并示意我们不要讲话。原来,在我们的右前方出现了一群野猪,虽然是夜幕降临,但在上弦月的映照下,只有稀疏灌木和杂草分布的野地上,仍可清楚地看到面前十来米处的野猪群。前面是两只大的在带路,中间是八、九只小野猪,接着又有几只稍大一些的跟在后面,最末尾又有两只大的压阵,不慌不忙地蹒跚着依次向左边的山沟走去。我出于好奇,便一只一只默数着,等野猪群全部走完,一共是17只。野猪群过完后,老李同志才对我说:在野外见到野猪,千万别去惊动它。人们不惹它,各走各的一般就没有事。如果惊动或者惹怒了野猪,它们就会冲上来和你拚命,非把人搞伤甚至搞死才罢休。 

  由于生长在黄海之滨的我这是第一次见到野猪,就因为有老同志的指教而增长了知识,从此知道了在野外万一突然遇见野猪时应该如何去对付的措施,因而至今难以忘怀。

 

 

                         狗 獾 阵

  1972年,普查组在安福县洲湖南山一带进行“宁乡式铁矿”普查,每天上山都要从南山水库经过。这年夏末秋初久旱无雨,白天的气温还相当高,阳光也晒得人热辣辣的生疼。为了预防中署,避开晌午后的毒日头,我们一般在拂晓就出发,争取中午就回到驻地。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我们一行三个人在上山途中,为了抄近路,便从南山水库水退下后边缘露出的田地上走过。因为天色甚早,四周一片宁静,除了我们行走时登山鞋敲击地面发出的脚步声外,几乎是万籁俱寂。走着、走着,突然从背后传来了隐隐的“沙、沙”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近。我们三人不约而同的回过头去一看,在黎明的曙色中,只见一大片灰白色的物体在地上快速的移动着,由西向东朝我们奔过来。说时迟,那时快,还没有等我们回过神来,就已经来到我们跟前,将我们围在中间,我们只好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让它们从我们脚边匆匆走过。趁此时我们仔细一看,原来是山野中常见的一种叫狗獾的动物,结成獾阵在迁移。究竟有多少只,根本无法去数,用不计其数来形容它丝毫不过分,真有点使我们目瞪口呆。然而不到一分钟时间,这个庞大的狗獾阵群就全部隐没在东边山上的灌木丛中,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似的,又恢复了原先的寂静。等我们惊魂初定,几个人才说,幸亏是一群狗獾,如果是什么大型的食肉动物,我们可能已成为它们的腹中之物了。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獾群迁移,动物学家们都不一定能够遇见,而我们地质工作者却无意中亲眼见到,真可谓千载难逢啊!不过,如此众多的狗獾是怎样聚集起来的?又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的迁移?......这些令我们难解的迷,必须依靠动物学家们才能解开。

 

(本文原载江西省地勘局网站 《山野风》 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