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师恩常忆
文章来源:本站


纪念南京地质学校建校七十周年征文:

    我们化探8704班在南京地质学校校史上是一个比较沉默低调、不太有存在感的班级。唯一可以写入校史的可能有一点:南京地质学校最后一届化探专业班级。我们班四年换了四位班主任,那种感觉就如村里没爹没娘的孩子到处吃百家饭穿千家衣一般。地校四年是我们由青春期向成人转型的四年。没有父母在身边,班主任又不停地换。因此,同学们之间那种相依为命的感情比较实在具体。没爹没娘,说来话长,复杂的事情就简而化之,就说说咱们班的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老师,经典释义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南京地质学校是当时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校,我们因此有幸遇到一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好老师。印象中的语文老师吴祖民是水工17班的班主任,操着一口苏南口音给我们上语文课。当时班里普通话最差的是冯伟贤。有次吴老师随机点名让冯伟贤背诵《赤壁赋》,冯伟贤结结巴巴的普通话让吴老师眉头微皱。于是冯伟贤干脆用粤语背诵,顿时画风一变,古诗词那种平仄有序、抑扬顿挫的感觉如水银泄地般流淌在教室里,镇住了全班同学。吴老师后来点评说南方很多方言语系保留了古汉语的音节特征,因此用方言朗诵更能体验到古诗词之美。政治老师分别是韩锐(地形39班班主任)、王仲清(校辅导员办学生党支部书记)。英语老师分别是杨景明、忻路。杨景明老师第一次上课就提着双卡录音机进来,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英语新闻录音,然后问我们听懂了没有。全班同学一脸茫然地看着眼前这位高大上的英语老师。忻路老师亲和力强,教学方式很同学们欢迎。我对英语的信心就来自于忻路老师。数学老师分别是殷振球和邵玉书。殷老师廋高个,戴副眼镜,气质很像侯德建。邵老师的气质很像钱学森,慈眉善目,条分缕析地把高数微积分讲得通俗易懂。多年以后我读经济学博士、做毕业论文的高数基础底子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初中毕业后上的中专。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地校接受的基础课程教育水平不输于国内的重点高中。

  对分析化学知识及样品测试技能的掌握来自于王淑芳、李飞、鞠华、周少红老师。这是一个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老师团队。王淑芳老师是学校化学学科带头人,脸圆圆的,非常有喜感,一张口就是浓浓的河南味,母性光芒十足。李飞老师长了副娃娃脸,戴副大框深色边眼镜,书卷气十足,板书化学公式时的神情非常专注认真。鞠华和周少红老师是化学实验室里的美女老师,每次做化学实验时都手把手地教我们这群毛手毛脚的熊孩子们如何安全细致地操作实验仪器。

  对地质和测绘的通识教育来自于普通地质学的杨岗令老师、普通测量学的陆亚辉老师、电算的陆敏老师、地质素描的赵学章老师、遥感地质学的吴亚平老师、地球物理探矿的费锡铨与王和平老师、普通水文学胡荣光老师,以及测量实习的眭华兴、严知行老师。老师们把我们带进地质、物探与测绘学科的殿堂,让我们初步领略了地质学科的奥妙。普通测量学、遥感和测量实习课程让我们知道隔壁的制图、航测和地形的美女们是如何学和学什么的。我也是从这时起才学会看地形图,知道哪里是山坡,哪里是沟壑。后来我迷上了粟裕将军的人物传记,经常是左手摊开地形图,右手摁住粟裕传记,一点一滴地追踪粟裕将军转战南北、大兵团作战的足迹。电算陆敏老师教会我们用PC-1500计算机编程。毕业的第二年我在《物探化探计算技术》专业杂志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选择移动平均窗口的应用程序》,其中就有我用PC-1500编写的源程序。

  对严谨细致的专业治学态度的认知来自于矿物学的高富裕老师和刘贤儒老师、地史学的徐泉清老师、找矿勘探地质学的刘家驯老师。我对矿物学课程是又爱又怕。爱的是在矿物学标本室里可以看到琳琅满目、光彩耀人的宝玉石;怕的是期末考试,每次随机挑出3个矿物标本,默写出矿物名称和特性,认错一个就只能及格,认错两个就不及格,由此培养地校学生严谨细致不马虎的态度。

  对学术颠覆和创新的认知来自于构造地质学的李泰来老师和矿床学的李嘉曾老师。李泰来老师质疑李四光地质力学的认真学术态度如雷贯耳,他在讲述《第二代地质学》时那种激情迸发神态至今令人难忘。时隔多年,我的书柜清理过多次,李泰来老师用钢板油印的这本教材依然矗立在书架上。李嘉曾老师颠覆了我对期末考试的概念,因为当时他要求全班同学站在老师的角度自行设计《矿床学》期末考试试卷,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出题设计水平来给分。当时我们为了设计出题,将矿床学教材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绞尽脑汁,费劲心血,由此才明白李嘉曾老师的心意。多年以后,地校这两位传奇‘’二李‘’老师给我的体会是:对存量知识越警惕、对增量知识越好奇的人,才能立足于这个世界。

  对“又红又专”的认知来自于构造地质学万兴华老师。万老师当时是校党委书记,亲自上讲台授课,印象当中万老师板书一丝不苟,手绘构造地质图有板有眼,条理清晰,思路严谨。对万老师更深刻的印象是来自于每个月学校礼堂的全校形势教育讲座。万老师作为校党委书记,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相当精辟,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非常到位,讲座鞭辟入里,循循善诱。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地校学生强烈的家国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主要就是在地校青少年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建立的。这其中每月一次的全校师生形势报告会制度发挥了很大作用。

  对化探专业的热爱来自于地球化学徐晋恒老师、地球化学探矿老师王成铭,以及痕量金分析毕业论文的汪之明老师。特别是汪之明老师在我们毕业后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通信往来。我毕业后回到海南地质大队,筹办了海南第一个野外快速痕量金分析实验室,汪之明老师非常关注和欣慰,给我寄来大量的资料,鼓励我坚持下去。我很佩服南京地校开设化探专业的决策,尽管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昙花一现,我们是最后一届,但多年以后回过头看,地校设立化探专业无疑是很有前瞻性的举措。如今地球化学广泛运用于农业地质这个大舞台,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很庆幸我能读上这个专业,我更没想到毕业十五年后这个专业助我一臂之力。当时我在定安县挂职,成功运用化探扫面成果,开发出海南农业地质的第一个品牌:定安翰林富硒贡米,使当地农民收入翻番。

  对体育的热爱来自于肖佩琮、黄荣和方信荣老师。地校的体育水平在南京各中专校中名列前茅,与体育老师们的努力分不开。我在班里体育竞技水平不高,三大球水平很臭,短跑又没有韩岭、冯伟贤那样的爆发力,只好选了一个竞争性不强的项目:万米长跑。当时在校运会上只是闷着头跑,跑到第1500米时,感到极度缺氧,想死的心都有,挺过2000米后,就如一马平川,怎么跑都不累。后来经过体育老师的点拨,才得知这就是长跑的“瓶颈”。我的体会,长跑项目的好处至少两点:一是锻炼毅力和韧劲,二是保持身材苗条。当然,长跑一旦停下来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我们班第一位班主任是张玉兰老师。张老师只当了我们班第一年的班主任,所以总体印象不是太深。印象当中的张玉兰老师还担任校团委书记,做事风风火火,性格直爽,非常干练。毕业后听说她停薪离职经商了。






    教岩石学的肖萍老师是我们班第二年班主任,是全班同学公认的女神。洪大军同学在《珍贵的纪念册》一文里描述了对肖萍班主任老师深切的缅怀之情:‘’肖萍老师是马鞍山人。作为老乡,她对我更加地厚爱与关怀……她美丽,温文尔雅,也不缺高贵,她长发飘逸,娇小玲珑却神采奕奕,还有她温柔似水的笑,林心如似的外形与气质让我记忆犹新……毕业后自从有了手机,我每逢中秋与春节都要给肖老师发信息表示祝福。每次她都很快地回我信息,可是08年中秋我给她发了一祝福信息,她再也没有回。几天过后我打电话问南京的老同学,他告诉我肖老师发生了车祸,已经变成植物人,在东大医院ICU。2010年我去南京出差,与老同学请了张茂恒老师吃饭。吃过饭后,我要求张老师带我去医院看看肖老师。当我穿着医院给的看望服走进肖老师所在的ICU时,当我声声叫她肖老师时,她已骨瘦如柴,她似乎在搜索记忆,睁着眼看着我;看一会儿后,就开始在无声地哭泣与抽搐,使那张美丽的脸涨得发红……那天我带着悲痛离开了南京。我深深地理解什么是苦难……。2010年底她就永远地离开了这繁花似锦的世界,我永远记得她对我的关怀,永远缅怀她……

  肖萍老师是全班同学心底里的最柔软处,平时我们不敢轻易触碰这个地方,一碰就疼,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古生物学张茂恒老师是我们班第三年班主任。张老师面庞瞿廋,颧骨微凸,二十五年来始终保持令我们非常艳羡的身材。我们在课堂上学的古生物知识大部分已还给张老师,只依稀记得恐龙和三叶虫。二十五年后回过头看,张老师其实就是我们化探04班的活化石,岁月这把杀猪刀不曾在张老师身上留下痕迹,尽管白云苍狗、世事无常,张老师依然保持着对我们班同学们的那份初心,依然保持着针砭时事、见微知著的敏锐和睿智,依然保持着对同学们的宽容、厚爱与支持。我们班十五周年、二十周年和二十五周年聚会,张茂恒老师都如约而至。我们期待着在三十周年聚会时见到依然玉树临风般的张老师。

  孙长春老师是我们班第四年、也是最后一年的班主任。孙老师当时担任校辅导员办主任。印象最深的就是孙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苦练《四渡赤水》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两首歌,拿到了我们班四年中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奖状,尽管这面奖状在后墙上孤零零地悬挂着,但每天走进教室看到这面奖状就信心倍增。当然,最后一年制图31班搬到我们班对面教室,我们走在过道上远远就看到31班教室的后墙已经挂满了奖状。当时对31班很羡慕,多年后回过头一想,也许当年31班已经对拿奖状麻木不仁没有激情了,还不如像我们当时就拿一面奖状的幸福感那么强烈。另外,孙老师为我们班同学的毕业分配问题操了很多心。至今还有一些同学很感激地回忆起孙老师找谈话征求对分配去向的意见。

  这本个人词典可能还遗漏了一些老师的名字,对老师的印象只是基于个人的记忆,还有好多有趣的旧闻掩埋于其他同学们的脑海里。在此毕业二十五周年之际,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同学们的记忆补充,将我们化探04班的词典修编完善。


    作者简介:  李东屿,男,化探8704班,在职进修后获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