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不会忘记
文章来源:本站


  吴丹山 1964年毕业于我校矿勘专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1年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地质灾害险滩学术讨论会上,地矿部部长朱训向来自亚、非、欧、美10多个国家、地区的专家和学者们报告:在今年6、7月份的特大洪涝灾害中,我国地质部门连续成功地预报了镇江市云台山、跑马山等10多处的滑坡,使危险区的居民及财产及时转移,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话音未了,会场上顿时活跃起来:"不简单"、"这是奇迹"、"OK"声连续不断,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本年底的一天,掌声在镇江市政府小礼堂又长时间地响了起来,只见一位穿着风衣、戴着红花、长得结结实实的中年汉子走向领奖台,市委书记俞兴德把一枚金灿灿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递给他,并紧握 了的手说:"老吴,谢谢你!"这位来自江苏省地质三队的工程师叫吴丹山,他连声回道:"荣誉是大家的,大家的。"

  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城市山林"之称,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三国时,孙权在此筑城,坚如铁瓮,所以又有铁瓮城之称。市区冠以"山"为名字的就有44个,金山、焦山、北固山闻名遐迩。入夏以后,连续不断的大暴雨使得市区21座山体象泡松的馒头,发生了滑坡、塌方等严重的地质灾害,190多次滑坡、塌方是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整个镇江城险象环生,频频告急。91年7月4号上午10点多钟,雨还在哗哗地下着,吴丹山和他的助手一起登上云台山观测山体情况,在西侧的边坡上,老吴突然发现,后沿的裂缝加大加深,200多方的土体眼看就要下滑,倒吸一口冷气的老吴一个急转身跑到山下,给市政府挂电话。20分钟后,方之焯市长、市地矿局局长邵国平等人火急火燎地赶到这儿。望着山下黑压压的居民住宅区,老吴急切地汇报说:"现在山体已经活化,西滑坡已明显感到"动"了,随时都有大规模滑坡的危险"。一直锁着眉头的方副市长此刻手一挥,"撤!不惜一切代价撤!"当天下午4点半,市政府小礼堂里,市领导当即作出了紧急撤离云台山西侧居民的决策。第二天,根据地质专家的意见,划定了警戒范围。7月5号、6号、7号,接连三天,老吴带领其他同志一边安排亲的观察哨,一边向省、市领导详细汇报险情和急需采取的措施。到了7月8号晚上,方圆数公里的大山到处开裂,不少地方严重塌陷,这儿已经出现第三次小规模的滑坡,大的滑坡即将发生。

  地质专家敲响的警钟一直回响在决策者的耳旁。这时正在南星巷11号2楼的俞书记钱市长和方副市长又果断拍板,立即再从这幢楼撤起。此刻已是夜晚10点20分。天黑沉沉的,雨越下越猛,风越刮越大。第二天凌晨4点,"轰隆"一声巨响,一股强大的气浪夹着10多间房一下子掩埋在泥土之中。几小时前,市领导现场决策的南星巷11号楼房已被砸进土中,只剩下一角断垣残壁。一对刚出来的老夫妻见到前来慰问的市领导,连连作揖,"要不是政府,我们这把老骨头早就埋了。"赶来视察的省委书记沈达人站在一片瓦砾的废墟上赞叹地说:"连续4次滑坡,这儿一千多户居民没死伤一人,奇迹,奇迹!"事后,方副市长深有感慨地说:"功劳主要归于从事地质工作的同志"。

  1990年,江苏省地矿局把"镇江市斜坡稳定性调查"立为国家项目,由47岁的吴丹山担任这个调查组的组长。这位从小就爱好地质的工程师,20多个春秋长年在野外奔波,在荒山僻壤跋涉。记者好几次上门找老吴采访,但都不见人影。取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这是地质工作者的基础工作,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仅半年多时间,老吴率领调查组跑遍镇江城大大小小的山头,定出八百多个观测点。为了验证镇江云台山西侧滑坡体的存在,1990年冬天,他和组里同志一起冒着危险在这儿挖了两条深达6米的深槽,发现了含水31%软弱带,从而证实了自己的推断,为7月8号的滑坡预测打下了基础。1990年春节前夕,组里其他人回家过春节了,他又一个人来到云台山开展野外工作,寒风刺骨,他却山上山下忙得汗淌淌的。终于赶在到来之前,提前完成了野外作业,并于4月及时向市政府提供书面汇报。6月14号,跑马山发生大规模滑坡、公交油库滑坡等等,18个预测点一一被证实,到了7月上旬,10个紧急撤离区以及若干防范区统统及时划定。这是多不容易啊!老吴爱人告诉记者说,接连60多个星期天和节假日,他没歇过一回,1991年6、7月份,是灾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是他工作最紧张的日子。天天下雨,他的关节疼,带的护膝也湿了,本来计划云针灸的,滑坡一来没法治了。每次回来,都是水呀、泥的。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绝对不行的,来不得半点的含糊。7月8号那天,吴丹山得知狮子山山顶丹徒服装厂厂区内有崩塌迹象,立即赶到了这个厂。起初,厂长不以为然,一心只忙厂里的外贸生产。老吴苦口婆心劝说厂领导做好撤离工作。真诚的态度,大量的数据和资料,终于取得厂长的信任,撤离了险区的人员。7月11品德,推断又被证实了,山体塌砸了17间职工宿舍,结果没有一个人伤亡。事后,厂长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多亏了你们哓,否则我就无法向职工交待了。" 

  怎样深入进行灾后调查,进一步掌握地质基础资料,以便为市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呢?老吴没有为前一阶段的成功自满,相反,他更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云台山西侧大面积滑坡后,山脚一片废墟,老吴和队里其他同志一起为重新测得山体变化的数据中,顶着骄阳的暴晒,在那儿一呆就是三个多小时。

  1991年9月份,省地质三队又接到国家地矿部关于立即制定"镇江市滑坡灾害勘查总设计"的任务,老吴心里清楚得很,只有快速、高质量地拿出这个设计,才能把它正式列为国家项目,才能为镇江市全面、系统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想到这儿老吴又睡不好了。云台山、金山、焦山、北固山等,这些居民稠密区和文化旅游区首先要作为一期工程重点勘查......结果,只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拿出了三期工程的全部,心胸开阔丰一摞摞勘查全面、设计精确的图纸、报告,老吴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国家地矿部将它第一个审查通过,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现已列为国家讲委下达的项目。后来,记者碰到了吴丹山,笑着问:"老吴,这两个月可以歇歇脚了吧?"他摆手说:"歇不了。云台山东侧动物园一带,烈士陵园一带又有新的滑坡迹象,尽管天寒地冻,我们一直在观察,还要及时、准确地各级领导提供地质调查情况。另外,滑坡那么多,滑下来的坡段如何利用起来,以缓解城市土地问题,这些都是新课题呀!" 镇江,这座经过大滑坡冲击的"城市山林",金山依然那么绮丽,焦山依然那么雄秀,北固山依然那么险峻!啊,三山五岭、云台洞天,当你再展秀美的容姿时,你可记得这儿黑黑无闻的地质工作者吗?
                                                               
                                         (原载校庆四十年专刊,编辑根据电台广播稿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