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新疆行
文章来源:本站


再度新疆行——陈贤杰

 

 

 

 

一、十八年后又重游

 

2007817中午1250分,列车缓缓驶入乌鲁木齐站,车未停稳,隔着车窗就见到吴琴、吴法义、王晓薇追着我们的车厢向我们招手。随即又见到欧书柳、闫立群。我们6位老师(除我和荷英外还有钮绳武刘尊梅夫妇、刘莉莉徐及夫妇)是到新疆参加87届绘图班校友毕业20周年纪念活动并旅游的。

 

出了站,吴法义开自己的小车带着钮、徐两对夫妇,我们和其他校友打的径直向友好路地矿招待所。一路上观赏着市区宽阔而热闹的街道和高楼大厦。感受着阔别十八年后乌市的变化。

 

巧的是,安排我们住下的,正是十八年前我和荷英来招生时住过的招待所,还是那座三层小楼。好像有意让我们回忆旧日的行踪。所不同的是,环顾四周,高楼林立。旧日行踪只能依稀再现,进入房间才慢慢打开记忆的闸门。记得18年前在这里刚住下,吴琴和她妹妹就送来西瓜、哈密瓜,没几天床下放满了瓜果。楼下的那个窗口,不就是当年毕业不久的朱华波给我们买饭菜票的地方!还是在这大门口,当年黄保铭处长接送我们往伊宁招生。当年就是在这条克拉玛依路上,不期而遇吴琴和陈广兰校友,我曾在当年写的《新疆万里行》一文中感叹世界之大有时也觉得很小。不同的是今天这路已是车水马龙,繁荣喧闹的情景不能同日而语了。

 

我们的到来正是中午,时差的原因,对于他们来说还早得很。校友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吴琴、吴法义、闫立群、欧书柳、王晓薇、马龙强等陪同,初来就又品尝到新疆的大盘鸡、羊肉串。回房间时又送来个大西瓜。

 

下午,不断有校友来看望我们,先是胡波、卢兰英,后张文锋、朱华波、胡永敏等几位不同届的校友相聚一堂。张文锋是61届大地测量专业的,当年我是他们的专业课教师兼班主任。他和众多校友一样,在这里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爱上了这片土地,退休后仍留在了乌市,没有回到有天堂美誉的老家苏州。朱华波是88届地形33班的,是我任校报主编时得力的通讯员,据说现在自己做老板了。胡永敏是我们18年前来这里招生招进地校的,93届制图33班的校友。他们三位原都是地质测绘院的毕业时间相距三十多年的老中青三代校友,今天和我们在一起谈起母校、老师有说不完的话题。朱华波一来就给我们送来一箱“人间仙果米兰蟠桃”,我们一直聊到晚饭时分。他们都在争着请老师吃晚饭。由于中午才品尝过丰盛的大餐,我们提议要吃粥,朱华波带我们到了克拉玛依路上一家粥店品尝了各式粥品和点心,难得十多位校友老师齐聚一堂,好是热闹!

 

818,到乌市的第二天,卢兰英联系把我们6人从招待所转到豪华的宝地宾馆(一个会议刚结束有了空房间)。62届制图专业的校友知道我们到来,上午来看望我们,中午他们执意要在宾馆宴请我们。这是一次原先意想不到的愉快的相聚。出席的有王玉才、王聿全、吴云生、王建军及家属。他们竟然叫上20多道各式菜肴供老师品尝,那味美的羊排,让从不吃羊肉的刘莉莉老师直叫好吃。大家只恨胃口太小了。酒足饭饱之后,兴犹未尽,有几位献歌助兴。我唱了一首《高原红》,钮高歌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钮夫人唱一段京剧《霸王别姬》,两位校友夫人唱了《我们新疆好地方》等。他们与荷英是同届不同专业的校友,毕业于国家困难时期。他们几十年来坚守在大西北这坱土地,为建设大西北、为祖国的测绘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次相聚直到下午四点才散席依依不舍离开。

 

下午,绘图班的吴琴、晓薇、卢兰英、刘荣华、周晓嘉等到宾馆和我们聊天,不知有多少别后的话要相互诉说!这批校友毕业20年,现在风华正茂,个个风采依然,好像比当年在校时更加靓丽。

 

晚上,刘荣华设宴于宾馆餐厅,席间何邵湘、田发亮校友先后到来。何邵湘于18年前陪我们逛乌市,那情景仍历历在目。他仍像当年当班干部那样活泼干练,有他在场,气氛都活跃许多。一别相隔18个春秋,他和当年班主任王老师说起18年来,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感慨万千!

 

重踏上乌市这美丽城市仅仅两天,已见到近20位校友,我们的心沉浸在师生久别重逢的喜悦之中。

 

  

 

二、南山欢歌

 

819,天气格外晴朗。9点前后,宝地宾馆门前停着一辆大巴,绘图班的校友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毕业20周年庆祝活动。欢笑声、问候声此起彼伏。毕业20年来举行这样的活动还是头一次。虽然大多数都在新疆,但大家忙于工作和家庭,同学平时很少见面。甚至20年来从未相见。这一天多么难得啊!

 

在宾馆门前的台阶上,先留下全体合影,然后上车开向南山景区。车厢中响彻欢声笑语,何邵湘抓起摄像机不断抓拍难得的镜头。

 

南京此时还是热浪逼人,新疆此时却气候宜人,像秋天一般。一路上大家欣赏着广袤原野的美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天山山脉的一处山谷牧场,名为花儿沟度假村。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只见青翠的山峦中散落七八个蒙古包,马群羊群映衬着蓝天白云,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映入眼帘。大家迫不及待地三三两两拍照留念,当年的班主任荷英自然成了争抡的明星。20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时刻,人生能有几多20年啊!

 

山不算高,聚会开始前,大家沿着山谷向上攀登,何邵湘为大家留下许多倩影。天山的这一段,山体奇特,树林茂密,怪石嵯峨,溪水潺潺,倘佯其间,让人流连忘返。

 

聚会是在一个最大的蒙古包举行的。蒙古包见过,但我们还从未在包内活动过。大大圆圆的蒙古包一分为二,一半为坑,放着枕被,可供20多人睡觉。另一半则空着放两张大圆台,一套音响设备。供唱歌跳舞聚餐。

 

活动从《长江之歌》的歌声中开始,(这首歌曾是该班在学校歌唱比赛中获奖)这次由老师和王晓薇领唱。然后是何邵湘致词,他热情洋溢,激动万分,他说:

 

“敬爱的班主任王老师、各位尊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南京地校职工绘图01班在这里隆重相聚,是二十年来的第一次盛大集会。

 

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昨日仿若眼前,青春年少岁月,无忧无虑人生,我们来到南京地质学校,接受良师教诲。母校用那宽广的胸怀,渊搏的知识把我们从顽劣推向清醒、从愚昧走向聪慧。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年过去,我们班的同学中产生了企业家,单位中层领导,外企高管人员,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同学无一例外地成为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在新疆这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到处留下了我们新疆制图班学生工作的身影与我们亲手绘制的蓝图,我们的工作成果正在为实施自治区资源优势转换与工业化进程服务,正在为边疆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在我们离校二十年的生活、工作过程中,学校与老师辛勤灌输的知识在我们各位同学身上得到充分展现。

 

2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没有冲淡深深的同学情,浓浓的师生意,依然没有剥蚀二十年前同窗结下的深厚情怀。师恩深似海,2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恩师千里迢迢来到这天山深处和我们相聚,这就是浓浓师生情的真实写照。

 

“在此我谨代表绘图01班的全体学员,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恩师和母校对我们的精心培养,感谢恩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恩师对新疆班学员的关切情怀。

 

“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愿我们敬爱的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二十年前的相遇,所结下的缘份,为二十年后的相会,重拾年轻时的梦想,为大家的家庭幸福、人生吉祥干杯。”

 

荷英代表老师讲话,对校友们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能在这里和大家相聚表示万分高兴和激动!老师也讲话并转达了校友会对大家的祝福!

 

随即此起彼伏的敬酒干杯,祝福的话语说不完。品尝完新疆烤全羊、手抓饭,大家很快就唱啊跳啊,欢乐无比。校友知道老师是唱歌好手,我亦爱好歌唱,轮流不知唱了多少首歌,欢乐的歌声响彻山野,其中何邵湘、秦琍、周晓嘉、郑晓红、吴琴、陈广兰、欧书柳、王晓薇等不断活跃在舞池中,个个都能歌善舞。参加这次活动的除了三位男生外都是女同学,她们正是“四十女人一枝花”的年龄。个个显出当年一样的青春活力,仿佛又回到当年的同窗岁月,忘却一切烦恼一切恩怨。年逾七旬的老师们受到年轻人的感染,忘却年龄,忘却了平时的腰酸腿痛,甚至跟着他们跳起了“的士高”。直到夕阳西下大家才依依不舍尽兴而归。

 

老师有诗云:

 

南山聚会之一

 

阔别重逢二十年 执手凝眸觅旧颜

 

痴心未改身心健 师生情谊满天山

 

南山聚会之二

 

青松苍翠草如茵 羊肉香浓美酒醇

 

深山谷里人欢笑 蒙古包中传歌声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香 殷情劝师尝

 

学子情谊浓 春温暖心房

 

你们毕业时送给老师的一件松鹤延年的贝雕工艺品,20年过去,如今还挂在厅堂里,虽然有些陈旧了,但那“岁寒喜聚雪霜肥”的题字仍十分清晰,看到它就会想起你们。时光会冲淡记忆,但你们的音容笑貌会永远记在我们老师的脑海里。

 

也许若干年后,校友们会淡忘这些欢乐的时光,但南山这一天的活动,令老师们永生不忘!就让我这些文字和何邵湘拍下的影视永远记下我们曾如此青春如此欢乐吧!

 

在此,我要记下参加活动的校友:何邵湘、马龙祥、吴法义、吴琴、王晓薇、周晓嘉、卢兰英、刘荣华、陈广兰、郑晓红、秦琍、欧书柳、吕光俊、高瑞芝和刘荣华的爱人。胡波参加了出发前在宾馆门前的照相。

 

返回市区时,经过著名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初次观赏了异域风光,留待下节记述吧!

 

在此,我要借本文感谢这次活动中积极的组织者吴琴、吴法义、欧书柳、王晓薇、何邵湘等校友和积极参加活动的所有校友们。

 

 

 

三、乌市印象 二道桥国际大巴扎

 

到过乌鲁木齐的人无不知道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巴扎:维吾尔语,市场之意)。近年来,乌鲁木齐流行一句话:“不去二道桥,就不算到了乌鲁木齐”。因为,二道桥是乌鲁木齐最具民族特色、最能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之地。到乌鲁木齐的当天,欧书柳就建议我们一定要到二道桥观光。

 

正如歌中唱道:“乌鲁木齐有个二道桥 二道桥子 二道桥 来过的人们都说好 都说好 都说好 这里有古老西域的喧闹 这里有新疆人的欢笑 木卡姆的旋律回荡在大街小巷 叫卖声也像悦耳的节日歌谣 这里有英吉沙的小刀 这里有曲曼古丽的花帽 这里的抓饭包子 ...

 

822由曹建(他18年前曾陪同我们游天池,又为我们购买返程的车票,这次特别从外地赶回)、吴琴、高瑞芝三位校友陪同,我们得以一睹这国际大巴扎的风貌。

 

二道桥是新疆乌鲁木齐最著名、最繁荣的商业区之一。作为新疆最大的民族特色用品专营批零市场,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她向世人展示了民族商业在市场经济催化下所折射出的新的辉煌。.

 

.  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景观和标志性建筑。

 

一到“二道桥”,就被那民族风情所感染。一条街全长1000多米,人流熙熙攘攘。这里有经营民族特色商品的百年老市场,有包括天池、火焰山、香妃墓等新疆名胜古迹微缩景观在内的新疆民街。这里还分布着数百家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商品专卖店、商厦、 市场、餐饮店,经营面积近20万平方米,成了一个有名的金商圈。

 

校友们先领我们在一家饭店就座吃午饭。飘香的烤羊肉、油亮的抓饭等各色美食让我们大饱口福。然后照相留影,继而逛商场购物。在宽阔的市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我们眼花缭乱。

一曲由新疆军区文工团歌唱家夏米力创作的《二道桥子》,诠释了二道桥的魅力所在。二道桥是一个汇集了新疆本土和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名目繁多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的大巴扎。

 

古朴的和田地毯、绚丽的艾得莱斯、精巧的民族乐器、久负盛名的天山雪莲、润如凝脂的和田玉、清新淡雅的熏衣草精油、隽美的土耳其挂毯、形态各异的巴基斯坦铜制工艺品、奇妙的俄罗斯套娃等商品琳琅满目,辅以动感十足的少数民族音乐,颇具新疆特色的吆喝,令我们大开眼界,流连忘返。我们有的人买了围巾,有的买了药材,我则选购了一把热瓦甫乐器,既可当工艺品摆设又可弹唱,荷英买了一种特别的染发剂。

 

  淘够了商品,又品尝特别风味的酸奶。据说夜幕降临,在露天舞台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少男少女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台下,互不相识的游客可以尽情地跳舞。可以想像那二道桥之夜多么热闹!

 

 

老师有诗云:

 

游二道桥大巴扎

 

大巴扎里西域情 十色五光罗异珍

 

且看今日丝绸路 广开国门迎佳宾

 

 

  因为我们当天晚上要坐火车去库尔勒,故逛了几个小时后匆匆离开,没能欣赏美丽的夜景,但二道桥已深深刻在我们的心中!后来在去喀纳斯往返途中的车上每每再听到那些关于二道桥的歌曲时,心中油然而生依恋之情,何日再重游?!直到现在每想起二道桥,仿佛耳边还回响着那悦耳的歌声和那新疆特色的吆喝声!

 

 

四、库尔勒之旅

 

18年前到新疆时,我们曾驱车千里到过新疆西北的伊宁、霍尔果斯边关,领略过赛江南的北疆风光。遗憾的是没能到库尔勒、喀什等地感受闻名中外的南疆风采。自那以后,还时时梦想着哪天能够梦想成真。得知绘图班的赵景芬、宋建荣等校友(她们这次聚会没能来参加)在那里工作,而她们又盛情邀请,为探望久别的校友,同时圆我们这个梦,我们终于定在822晚乘火车出发。

 

吴琴为我们6人买到6张中铺(下铺卖完),经一夜行程,23日清晨一觉醒来,已到达这座新疆的第二大城――库尔勒。(库尔勒离乌市近500公里,火车是绕路。)

 

库尔勒是维吾尔语地名,意为眺望。又是回语观望之意,她地形轩敞,可供眺望,故名。库尔勒市座落于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又是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在我国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一。

 

库尔勒市是华夏第一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是全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实现新疆“北乌南库”经济战略格局的新疆第二大城市。

 

吴银(95届地形42班)、赵景芬校友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一辆小面包车送我们到一家早餐店吃早餐。刚从睡梦中苏醒的城市,马路宽阔,宁静而整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很不错。不久我们就到了地质招待所住下。后来知道这住地附近是地质队的基地,不知前后有多少我们的校友曾工作生活在这里。

 

谈话中得知钮、老师的一位50年前南京军区测绘学校的同学、战友彭复国就在这儿离休,而我们在南京常见面的大地测量专业261960年毕业的陈同禄就是在这里退休回去的。我们刚住下,彭复国就来看望我们。五十多年从未见面的战友啊,大家一见如故!岁月无情,大西北的风霜使当年的小伙子现在显得苍老,须眉全白,形象有点像作曲家王洛宾。往事如烟,老友相聚,不知有多少人生感慨!

 

老师有诗云:

 

库尔勒会彭复国

 

一别重逢五十年 岁月沧桑只一弹

 

古稀之年庆盛世 战友情浓话前瞻

 

吴银是95届的同学,经过十多年的奋斗磨练,如今已是业务能手,成了他们的领导,知道母校老师到来,他十分高兴,热情接待。这也许是我校弟子的传统。虽然我们不曾直接上过他班的课,母校老师都看成是自己的老师。回想我们以前到过的省市,只要知道地校老师来到,不管认识与否,地校的所有校友都会围过来问长问短。足见南京地校的凝聚力。

 

我们安置好行李后,十点多,吴银、赵景芬、宋建荣、彭复国便陪同我们游览著名的博斯腾湖(莲花湖)。

 

博斯腾湖在市区的东北约50公里,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等,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穿铁门关峡谷,进入库尔勒地区,最后汇入罗布泊。在铁门关建有新疆最大的水电站。博斯腾湖如今已演变成一个微咸水湖泊。产塔里木裂腹鱼(俗称尖头鱼)、扁吻鱼(俗称大头鱼)和长头鱼。湖中造纸用的芦苇资源相当丰富。 总面积40万公顷。

 

这天,天气十分晴朗,但在夏日的湖面上烈日之下也并无酷暑。我们乘坐快艇,在宽阔的湖面上芦苇荡中驰骋十多公里,往返近一个小时,快艇经过孔雀河源头、沙滩岛、莲花湖等景点。两岸茂密的芦苇丛在江南都不多见,靠近沙漠的边缘竟有如此碧湖,如此湖光山色,令我们十分惊奇和赞叹。

 

老师有诗云:

 

莲花湖 

 

一泓碧水映天光 芦苇莲藕吐清香

 

小小扁舟载我去 寻觅塞外沙家浜

 

中午,在湖滨一家酒家吃饭,可谓是鱼宴。十多道湖中的多种鱼做成各色菜肴摆满一桌,我们胃口大开。直到下午四点才踏上归程。

 

回到住地稍为休息后,下午6时,校友们又陪同我们游览著名的景点铁门关。

 

 

铁门关位于库尔勒市北八公里怪石峥嵘的库鲁克塔格山中。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沿孔雀河进入一条30公里长的峡谷。这里离博斯腾湖孔雀河出口60多公里。我们登上城楼,参观文物,眺望四方。只见峡谷曲折幽深,岸壁如刀劈斧凿。据说,从晋代起,这里就设立了关口,因其地处险要,故名铁门关。它是焉耆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的铁关峡谷,在拦河大坝上 建起了大水库,往日奇险无比的古丝路中的一段已淹没在万顷碧水中。新建成的水电站,把强大的电流输往各地。建于两山之间的大坝将奔腾咆哮的孔雀河拦腰截断,有孔雀河上第一坝之美称。据说这是1951年王震将军率部勘察并倡导截流的。

 

小车直上坝基,我们登临坝顶,久久驻足观望,高峡平湖尽显眼前,这里应该没有工业污染,一泓碧水倒影蓝天,山势巍峨,险道崎岖,风吹涟漪,水面鱼跃。塞外风光与江南水乡融为一体,实是一代创业英雄巧夺天工之作。峡谷中依山傍水之处,林木葱郁、百花斗艳,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点缀其中。又见远处飘着一艘快艇,在碧波中破浪前行。此情此景,深感不枉此行!

 

起源于博斯腾湖的全长近800公里的孔雀河,就是经铁门关峡谷流经库尔勒市的,河水一年四季不断流,可谓库尔勒的母亲河。

 

老师亦有诗云:

 

游铁门关

 

丝绸古道立雄关 铁马秋风两千年

 

今为山川增秀色 思古幽情留心间

 

晚上,校友们在“非凡久煲酒家”豪华的餐厅欢聚,吴银夫妇、赵景芬、宋建荣、雷平、彭复国陪同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席间校友频频敬酒,畅叙师生情谊。从酒店出来又陪同我们漫步在两岸灯火明亮的孔雀河边。这座新疆的第二大城之夜也很美很繁荣很热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安宁幸福!

 

824,吴银安排,在雷平(88届地形32班同学,荷英曾辅导他班实习)、赵景芬、宋建荣校友的带领下我们往西南方的大沙漠、胡杨林、罗布人村观光。

 

罗布人村,位于新疆库尔勒市东南八十多公里的尉犁县墩阔坦乡的塔里木河河畔。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大沙漠东北边缘的罗布人有神秘活化石之称。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景区以罗布人民俗文化为主线,以生态旅游为景点,探险为特色,是一个集沙漠、胡杨、河流湖泊于一体的景色多异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区。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登上沙漠高处,瞭望南面浩瀚无垠的塔吉拉玛干沙海,不远处流淌着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还有一望无边的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杨林(在沙漠边生长的不畏严寒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神树)。沙漠上走着队队骆驼,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飞鹰和滑翔机在空中翱翔。……这景色真是绝妙、难得,使人久久不忍离去!我们禁不住频频按下快门留下美好回忆。

 

老师有诗云:

 

罗布人

 

有幸造访罗布村 仔细参观古遗存

 

原始符号有深意 和谐自然罗布人

 

 

 

胡杨林

 

傲岸风骨立沙滩 不惧风沙不畏寒

 

不弯不倒不腐朽 三个千年美名传

 

这里有中国最独特的部族,他们用胡杨树支撑起木屋,造型奇特而简陋,在这沙阔天空之间,我们观赏了多彩的原始风光,感到时空穿越,悠悠情怀,令我们心旷神怡,终生难忘!

 

我们的司机殷师傅成了我们的导游,他会说一口维语,对这一带已很熟悉。归途中,经过尉犁县前的一家烤全羊店,店门口我们第一次见识了大大的烤全羊的烤炉。他带我们在这里又一次品尝正宗的新疆烤全羊、面片等。我们不顾形象,大块大块的羊肉拿在手上吃起来,这是在内地吃不到的啊!殷师傅这几天一直为我们服务,借此机会,向他致谢!

 

 

下午5时多,回到住地休息。期间,赵景芬送来水蜜桃、哈密瓜。

 

825,我们乘1130分的“牛巴”(长途大巴)经5个多小时行程返回乌鲁木齐。乘“牛巴”较火车省时也很舒适。临别时,校友们依依送别目送我们的车开出站场。到此,库尔勒之旅圆满结束。

 

我们要再一次感谢库尔勒的校友们,祝愿他们工作顺利,平安、幸福!但愿后会有期!

 

回到乌市当晚,黄保铭校友到酒店看望我们,聊天叙旧。18年前就是他(当年地矿局教育处长)指导并带领我们到伊宁招生的,他又是荷英的常州老乡,更有亲切之感。他约我们次日晚和肖蓓校友在一家酒家相聚。

 

 

 

五、昌吉之行

 

826晚黄保铭、肖蓓校友盛情宴请老师,这又是一次愉快的相聚。黄保铭回忆到18年前同去伊宁招生时的情景,问及母校和老师的近况,请我们代他向李泰来等老师问好。

 

82730日我们游览喀纳斯湖(将在另一篇文中记述)。

 

831我和荷英探访张文锋家,他和夫人请我们在勤和居酒家吃中饭。下午,肖蓓陪同三位女老师逛二道桥大巴扎购物,她给每位老师都买了礼物,老师们盛情难却。

 

91,我们相约昌吉之行,去探望生病的李俊芳校友,也为了寻访旧日的行踪。

 

这天,阳光明媚,吕光俊、吴琴相约带领我和荷英前往。昌吉离乌市40多公里,要乘40多分钟的公交车。这里是物探队的基地,还有个“地质村”,许多地质工作者的家都在这里。18年前我们特地来过这里,见到不少校友,在物探队大楼下留下了几十人的合影。

 

我们下车后打的到地质村,秦琍先接我们到她家,原来陈香萍、陈广兰校友早已在她家等候。接着大家同去看望李俊芳(她们的家同在地质村,相隔几栋楼)。这难得的师生相聚,让李俊芳百感交集。对这么多老师同学来探望,久病的她显得高兴万分。一别20年,我们看到当年的小姑娘在病魔的折磨下变成了胖大嫂。但是看到她身体康复好,家庭幸福,我们感到很欣慰。祝愿她快乐,早日痊愈!

 

出了李家,校友们带我们到誉福宫酒家相聚,很丰盛的午餐。谈到昌吉,说这里房屋租售都很便宜,环境也很好。他们建议我们每年来此避暑。

 

下午在陈广兰的引领下到物探队宿舍会校友,先在她父母家和她的父母聊天。他们是我的广东老乡,有共同语言。她父亲是抗美援朝战士,退伍后一直在大西北工作到退休,但乡音一点未改,谈起他的经历滔滔不绝,是个历经坎坷的老人。在同一栋楼上住着另一位校友唐相嘉,他是大地测量1962届的,我曾是他们的班主任,教过他们天文测量学。他早已退休,在家照顾孙子读书。毕业后40多年从未见面,他万万想不到今天老师会到他家作客,可想有多高兴!还有一位裴承文校友(88届航测22班的女同学,荷英曾是她们的班主任)也在这里住,可惜没在家。

 

告别了唐相嘉,我们回到陈香萍的家。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布置简洁舒适。在这里大家品尝西瓜、欣赏他家的收藏,又重看了何邵湘制作的南山聚会活动的录像,一起回味着那天校友相聚的欢乐时光。

 

一个多小时后,在秦琍的指引下我们找到胡永敏的家,见到了当年派车并陪同我们游天池、吐鲁番、葡萄沟、托克逊等地的胡世田师傅。当年就是我们招了他女儿胡永敏(1993届制图33班)进地校的。胡永敏93年毕业后分配到测绘队工作。我们到来的当天她就来看望我们。胡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这次能在家里和我们重逢,真是喜出望外,他一再要我们多住些日子。

 

这一天昌吉之行,见到不少校友,可谓收获颇丰。遗憾的是还有不少当年见到的校友没在队上,有的出了野外(如张新江等),有的退休回了老家(如谢应贵、陈继兰),有的也许改行离开了。

 

人生就是这样,聚聚散散。凝望着当年在大楼下的那张照片,我不禁感叹:18年前的这些校友,如今都好吗?!

 

 

六、分别的日子

 

快乐不知时间过,不知不觉到新疆已17天了。

 

我们已买好了93日的回程票。就要和校友们分别了,老师们心情真的有些依依不舍。

 

虽然大家相聚的时间很短,但师生情谊和新疆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现在一听到那新疆风味悠扬的歌声,我们的心顿感亲切,怀念在新疆度过的愉快的日子。

 

为了答谢校友们,老师们决定邀请部份在乌市的校友在宝地宾馆餐厅再一次相聚,

 

92中午,校友们相继来到楼下餐厅。谢谢校友们的光临,这次相聚席开三桌。30多位老中青校友欢聚一堂,很是热闹。我要记下这些校友的名字:老校友黄保铭夫妇、张文锋、王玉才夫妇、王聿全、吴云生夫妇、王建军夫妇、绘图班的吴琴、吴法义、欧书柳、卢兰英、陈广兰、陈香萍、秦琍、吕光俊,其他班的校友朱华波、姬道新、田发亮、曾霞红、裴承文、肖媛、胡永敏等。虽然大家年龄跨度很大,从50年代毕业到90年代毕业,但大家都是同一所母校出来,有许多共同语言,这一点上没有代沟。校友情谊让大家没有隔阂。在宝地宾馆大堂内外,大家合影留念。

 

第二天我们就要离开了,下午,欧书柳来邀班主任王老师逛商场。后来又和她爱人拿了纸箱到宾馆帮我们收拾行李打包,胡永敏、张文锋、黄保铭、吴琴、欧书柳先后来和我们道别,送来各种特产、礼品。行李是比来时大大地增多了,老师真有点犯愁呢。

 

93上午,吴法义开车和卢兰英先送荷英上火车,十点多朱华波开小车来送我和徐、刘老师到机场,下午吴法义、吴琴再送钮、刘老师上火车站,他们还要到西安参加56届校友的聚会。

 

荷英途经鄯善时,闫立群又相约在火车站见一面,并送上当地特产水果。

 

黄保铭这天已出野外工作,在路上发来短信,老师一路平安!

 

这使我想起上次(18年前)离开时同样的情景,在当年的《新疆万里行》一文中是这样写的:分别的日子

 

1989年)821日是我们离别乌鲁木齐返校的日子。昨夜,乌市下了一场雨,把街道冲刷得干干净净,似乎在整装送别远方的客人,一些校友知道我们的行程计划,近几天已经充满了离情别绪。校友周强以为我们20日动身,他赶到车站,没有见到我们,便赶到招待所,留下便条,写着:“老师,忘不了你!”几个字。我们还没有返回乌市,吴法义已从几百公里外托人送来了四个优种哈密瓜。这天中午,吴琴校友一家包饺子为我们送行,据说亲人上路是要吃饺子的。从吴琴家回到招待所,已有何绍湘等候着,测绘队的几位校友不久也从郊区赶来。

 

     下午五时多,地矿局黄保铭处长随小车来送行。因车坐不下,几位男同学就乘公共汽车去火车站。到站时,离开车时间不到半小时,我们匆匆进站。行李是大大的超重了,幸好有七位校友进站,不知他们怎么买的站台票。其中有张文锋(和他的儿子)、崔兴宏、吴琴、何绍湘、朱华波、曾霞红和前一天扑空的周强。

 

     “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已经接受了校友们串串问候和祝愿,一些校友又从车窗给我们递进一包包新疆特产,并一一交代我们:“请交给测绘科老师”、“这包请交给冯宪法老师”、“请给眭华兴老师”、“请给范国雄老师”……

 

     列车终于启动了,我们把脑袋探出窗外,凝神注视着不断招手的校友,那依依惜别的情景,就象他们离开母校一样,直到完全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时,仍见一双高高举起的双手——那是崔兴宏的双手。

 

    这时,我们才从惜别的情绪中回过神来,开始整理行李和一包包礼物。说实在的,竟一时分不清那是谁送谁的礼物了,只好慢慢地回忆着。我想,那是一份份远方的“桃李”敬献给所有老师的心意啊!随着列车东去,一幕幕新疆万里行的感人片断又涌上心头……

 

以上引文作为本段的结尾,时空过去18年,除了周强、崔兴宏这次没能见到,上文中提到的其他校友都见到了,在此祝愿大家平安幸福!

 

结束了新疆行,老师有诗一首:

 

西北行

 

秋风伴我出阳关 道路坦荡无艰险

 

何愁边塞无知己 故交弟子在天山

 

 

七、重游吐鲁番、天池(略)

 

下面简略记述我们旅游的行程。

 

820我们游览吐鲁番,经过许多著名景点,其中有风力发电场、达板城、王洛宾纪念馆、盐湖、坎儿井、火焰山、葡萄沟、交河故城、苏公塔、火焰山等。。我们在维族人家作客跳舞,品尝西瓜、葡萄。在火焰山经历了60多度的高温气候。在葡萄沟寻找18年前与胡师傅、宁花品尝葡萄的地方。大有葡萄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老师有诗云:

 

   葡萄沟之一

 

火焰山下葡萄沟 绿荫浓浓清水流

 

是否当年孙大圣 芭蕉宝扇灭火球

 

 

 

      葡萄沟之二

 

烈日炎炎心惶惶 葡萄架下乘阴凉

 

掛珠垂玉可观赏 酸甜果实供你尝

 

 

 

      火焰山

 

  举头仰望火焰山 赤焰蒸腾人心寒

 

  阶梯直上三千尺 胆怯腿软不敢攀

 

 

 

        坎儿井

 

  暑气逼人吐鲁番 终年无雨土地干

 

  幸有清泉地下流 瓜果清香葡萄甜

 

 

 

  821日,我们游览天池。18年前是曹建、胡师傅、宁花司机陪同我们游览的。当年那险要的盘山路至今想起来仍有点后怕。可是今天却不一样,路况好多了。十多分钟转了50多个弯就接近山顶了,再沿栈道走约1.5公里就到了天池边。还是那汪碧水,远处天山白雪皑皑。天虽然阴沉,但游人如织,上下山乘景点的专车都要排队。快要下山时却下起大雨。雨中游览另有一番情趣。

 

          天池之一

 

  何处飞来碧玉盘 浓绿翡翠镶其边

 

  王母注入天河水 滋润土地秀山川

 

 

         天池之二

 

  朦胧轻纱遮芳颜 一片迷茫难相见

 

  终到云开雾散时 满池碧水映雪山

 

 

 

八、游喀纳斯湖(略)

 

  827日至30日,我们参加了喀纳斯湖旅游团。27日晨8点出发,一路向北经道观、石油城、魔鬼城,晚8点到达北疆名城布尔津,宾馆住下后我们即在这西北边城闲逛。

 

  布尔津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以北,额尔吉斯河畔(是中国唯一一条向北流向北冰洋的河流),其北部和东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处阿勒泰地区交通要道,是进出口新疆西北部边贸口岸的必经之地。夕阳下的额尔吉斯河静谧而美丽,河滨就是夜排档。到处炊烟,一排排烤鱼和各式食档,我们穿行其间寻找合适的晚餐,最后只选择了面条和新疆特有的馕。

   布尔津年均气温4.1,炎炎夏日在这里却是凉爽宜人。我们的目的地--喀纳斯湖,还要向北走160多公里。

 

  第二天(828日)晨7点就出发开向喀纳斯湖。近11点就到了景区大门售票处(贾登峪)等待导游购票。然后换乘景区大巴上山。这里大大的停车场早已停满了数百各地来的旅游大巴,大量人流不断涌入景区。

 

  景点专车沿着喀纳斯河缓慢攀升,经过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鸭子湖等景点。在住地清风园放下行李后接着跟车游览边境的名为白哈巴的地方。这是中国版图中最西北处的一个村子,号称“西北第一村”的地方。一条界河北边便是哈萨克斯坦山脉。这里是图瓦人的村落(一个只有2000多人口的民族),有她特有的生活方式。在边境界碑处我们留影。 眺望着界河潺潺的流水,邻国的群山,美丽的白桦林,令人心旷神怡!

 

  当晚回到住地清风园。山区天气多变,归途中突然风雨交加。 这是新建的半山上的“旅店”,简陋的木屋,不分男女的46人合住的房间,连卫生间、食堂都没有。大概叫我们体会当地人的生活吧。幸好还带有方便面充饥,但为了等开水竟排了半小时的队。室外气温只有6度,虽然寒气逼人,但大家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心情还是很好。老师有诗云:

 

       游喀纳斯湖遇雨

 

  正值灿灿艳阳天 一阵劲风起波澜

 

  急雨难扫游人兴 衣湿心暖展欢颜

 

 

 

     喀纳湖内之风情园

 

  风情园内看风情  四周青山草茵茵

 

  排排木屋增情趣  集体房内显温馨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神秘而美丽的湖,它环抱于阿尔泰山森林带之中。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南北长24公里,平均宽约1.9公里,湖水最深188.5,面积45.73平方公里。喀纳斯地区属国家级旅游区,以喀纳斯湖为中心建立了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

 

  第二天(829日)8点多,我们便乘车到达湖边。沿栈道缓步穿过茂密的森林到达湖滨。然而,此时 被雾气笼罩。白茫茫一片,周围景色皆不见。到十点雾才逐步散去,终于见到了喀纳斯湖美丽的真容。喀纳斯湖的神秘大概和湖怪的传说有关。近年来还开始了喀纳斯湖“湖怪”之谜的研究。但人们称喀纳斯湖为上帝的后花园,美丽得让您惊诧!喀纳斯湖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她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有 江南山水之娇秀!她的环境和不久前我们游览的九寨沟相比,各有千秋。可惜没有福气看到什么湖怪!老师也有诗云:

 

        喀纳斯湖边漫步

 

   悠闲倘佯原始林 木栈道上脚步轻

 

   阵阵轻风扑人面 天然氧吧健身心

 

 

  11点多我们原路返回。到住地取行李下山。下午6时回到布尔津。傍晚,我和钮老师又到五彩滩游览。在那里遇见从南京出差来的制图29班的校友邵建。五彩滩那特殊的地貌、景色十分美丽、奇妙、迷人。

 

 

  830日,我们沿东线返乌鲁木齐,绕过准噶尔盆地大沙漠,在旅游车上目睹太阳徐徐从地平线上升起。看到沙漠边缘上的野马群。从27日出发到回来正好绕北疆一大圈。

 

 

 

       本文定稿于20088月再度游新疆一周年之时,献给新疆的校友们

 

         原载陈贤杰老师网站:http://www.2499cn.com/erge/zdxjx.htm